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明朝敗家子方繼藩朱厚照 > 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豐功偉績

                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豐功偉績

                責怪?

                弘治皇帝此刻又不禁懵了。

                如此的大功勞,怎么責怪?

                就因為在此辦了一個豐收節?

                繼藩果然是謀慮深遠之人啊。

                他何罪之有呢?

                弘治皇帝不禁樂了。

                終于他回過了神來。

                糧食……增產了。

                這糧食的重要,自是不必。

                而前些日子,太子在西山耕種,早就引起了許多的非議,這些非議,弘治皇帝自是不計較在心上,既然太子喜歡,那去做便是了。

                可如今呢……

                “耕地,也有如此大的學問。”

                與帶來了新的主糧不同,這一次,卻完全是用原有的稻子,使其產量大增。

                “若如此……”弘治皇帝的目光炯炯有神,他凝視著方繼藩:“這豈非是說,在將來,糧食產量,絕非只是七百斤,甚至還可能提高到八百,九百,一千斤?那么……紅薯呢,土豆呢?”

                弘治皇帝話音落下時,所有人心頭一震。

                大家只想著稻谷,卻忽略到,任何東西,都是互通的。

                通過研究,通過不斷的培育良種,便可大大的提高產量,稻谷可以,麥子自然也可以,而至于那些高產的土豆和紅薯,其產量,豈不是還要更高?

                方才劉健等人,所關心的只是稻米的增加,可是還有一筆賬,是沒有算清楚的,不只是許多作物都可以產量增加,而且……當下畝產七百斤,不過是當下研究的成果,可是……倘若只要持續不斷的進行研究,這就意味著,在十年,百年之后,糧食的產量,還可以以提高。

                這……不過是一個開始。

                “今日太子和方卿家并非是增加了糧食,不是解決了當下的大患,而是尋到了一個解決萬世基業的方法啊。”

                “周有八百年天下,可到了漢,不過區區四百年,此后歷經了唐宋,其國祚,便更是不如昔了,究其原因,還是太平盛世時,人口日益增多,以至人滿為患,土地兼并,百姓們活不下去了啊,到了那時,便到處都是干柴烈火,雖偶有有為之君,力挽狂瀾于既倒,可終究……解決不了根子的問題,最終也不過是延續寥寥十年二十年的國祚而已。”

                弘治皇帝說到此:“太子和方卿家,所效仿的并非是三皇五帝,他們是尋到了一個鑰匙,這個鑰匙,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新的門。有了這扇門,朕與后世子孫,方才可進入這寶山之中,哪怕是讓投入人力物力,也要將這對農業的研究,持續下去,一年不成,就十年,十年不成,可以等百年,可只要還能增產,這天下的百姓,便在無饑餓之虞了。”

                弘治皇帝說罷,慎重的看了一旁的蕭敬,正色道:“你且記下,回去之后,立即口授,命人造石坊一座,就存于宮中。”

                蕭敬哪里敢怠慢,忙是屏息靜聽。

                弘治皇帝道:“我大明朱氏享國百五十年,今農學初現端倪,朕今親眼所見,方知治天下之道,不在于自守,而在鉆研而已。后世子孫,理當銘記,若違朕意,人神共憤,天厭之。”

                蕭敬拜倒:“

                奴婢遵旨。”

                劉健等人也恍然。

                此時聽陛下所,竟一下子也醍醐灌頂了起來。

                不錯,增產了糧食不算什么,至少現在,大明還沒有餓殍遍地。可真正厲害的,卻是找到了一個解決糧食問題的出路,有了這個出路,這個辦法,朝廷只要竭盡所能的投入和鼓勵農學的研究,現在能產七百斤,未來……只會更多。

                若是換上了高產的糧食,它們可以畝產兩千斤,三千斤,五千斤,這……又有何不可呢?

                “陛下,這才是大學問啊。”劉健禁不住感慨起來。

                他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江文,這是一個讀書人,綸巾雖不知被誰摘了去,卻也穿著一件儒衫。

                他親耳聽到江文方才侃侃而談的話,有道理嗎?極有道理。

                可又如何呢?

                世上有千千萬萬的道理……也及不上太子下了地,種出了糧食,解決了眼下和未來,可能一萬個道理都解決不了東西。

                而眼前這個江文,難道不就是滿朝諸公,或者說,是當初甚至是現在的自己嗎?

                劉健在此刻,居然開始抹了抹眼淚,微微顫顫的拜倒在地:“陛下,老臣慚愧,無地自容啊。這么多年來,陛下善待臣與諸儒,給與了何等的厚愛。朝廷這百五十年來,以八股取士,本以為可以招攬天下英才,上為陛下分憂,下安百姓。可如今……廟堂內外,竟都不如太子,這農學關系著的,乃是社稷和蒼生,竟還需太子殿下親歷親為,方可今日震動天下,而天下的讀書人,竟是視若無睹,朝廷取士,竟不知何用?”

                劉健說著,竟是說不下去了,聲音瞬間啞了下去。

                李東陽和謝遷人等,自然也清楚劉健的意思是什么。

                天天說要有人才,讀書人就是人才,皇帝應該選賢用能,求才若渴。可叫喊了這么多年,又有幾個人才啊,農學這樣的事,需太子親自下地耕種,太子和齊國公所解決的問題,足以讓滿朝文武汗顏之至。

                說實話,拿著這些俸祿,劉健自己都覺得有些慚愧了,他們做的不及太子一分。

                真是丟人啊。

                他不但覺得丟人,更覺得,這個叫江文的人,實是讀書人之中的恥辱。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野花日本大全免费观看版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