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明朝敗家子方繼藩朱厚照 >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刮目相看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刮目相看

                朱厚照說話,總是能讓人有些尷尬。

                當然,弘治皇帝對于朱厚照的怪話已經見怪不怪了。

                自己的兒子,是什么德行,他是清楚的,什么都好,就是總會發出驚人之語,說一些不著邊的話。

                從前,弘治皇帝總為此而生氣,堂堂儲君,總是不分場合的胡亂語,這還了得。

                可打了這么多年,依舊還不見長進,顯然,這是改不了了。打了不改,不改還打,最終打不動了,索性……只好妥協,因而,朱厚照任何稀奇古怪的話,弘治皇帝都會自動的過濾掉,當作沒有聽說過。

                只是聽到這些白蓮教匪竟是要刺殺方繼藩,弘治皇帝心里后怕不已,整個人竟是有些發抖,雙手不由握成拳頭,他臉色變得嚴厲起來,微瞇著眼眸睥睨著趙大,從鼻孔里冷哼出聲。

                “真是好大的膽子,朕平日待民如子,雖也有缺失之處,卻也問心無愧,你們如此膽大妄為,簡直可惡至極。”說著,他不由沉默了一會,接著又開口問道。

                “你們如此猖獗瘋狂,為了殺害朝廷命官連性命都不要,莫不是有什么冤屈?”

                趙大沉默了片刻,他眼睛有些飄忽,可看了一眼一旁押著他的刑吏,便打了個寒顫,道:“小人此前只是尋常的農夫,因為虔誠,隨時侍候在教主左右,才一路被他提拔起來,種莊稼太苦,在教中,卻有人供養。”

                這是大實話。

                已經無關其他問題了。

                弘治皇帝已經懶得再去問了,厭惡的皺了皺眉,便冷冷道:“將他押下去,移交錦衣衛,送詔獄吧。”

                刑吏們沒有怠慢,將人押下。

                對于趙大的回答,弘治皇帝顯得有些焦躁,這世上終究還是有許多野心勃勃之人哪,只要能鼓動百姓,便可脫離生產,打著各種旗號,在內部各自封官許愿,自會有被蠱惑的百姓供養著他們。

                等那趙大押了下去,弘治皇帝深深吐了一口氣,竟是忍不住發表感嘆:“想來,這就是所謂的人心吧。”

                一聲嘆息,弘治皇帝又繼續道。

                “因而,朝廷還是任重道遠啊,今日誅滅一個白蓮教,明日,自會有其他的道門,將其取而代之,他們現在固然鬧不出什么亂賊,可一旦天道有變,就是他們有機可趁之時。”

                弘治皇帝看著太子,心里略有擔憂,自己當政,這些人的危害不大,自己的兒子,也有幾分模樣,想來,區區白蓮教,也翻不起浪來,可是自己的孫子,自己的曾孫呢?

                這其中,實在有太多太多變數了。

                想到這些,弘治皇帝不禁有些害怕了,雙眸淺淺一瞇,環視著眾人一圈,問道。

                “諸卿,怎么看待?”

                牟斌在一旁,羞愧的說不出話來。

                堂堂錦衣衛,捉拿欽犯,還不如順天府,現在還能說啥?

                弘治皇帝見身旁的牟斌緘默不語,不由一臉期待的看向方繼藩。

                方繼藩徐徐道:“陛下,此

                次捉拿欽犯,除了刑吏和新城兵馬司用命之外,這百姓,也給與了不少的幫助,若是沒有他們為之通風報信,隨時刺探周遭的異常,要捉拿這些教匪,不啻是大海撈針。”

                方繼藩頓了一頓,又道:“似白蓮教這等道門,層出不窮,想要解決,根本之途,兒臣以為,重在教化。自然,此教化非彼教化,以往朝廷教化百姓,只講仁義道德,可百姓們又有幾人聽得懂呢?在兒臣看來,讀書可以明理,所謂教化,不是靠幾篇仁義道德的文章,宣示于眾,便可做成的事,也并非是考了幾個秀才,府縣中有幾個生員,其根本之途,在于讓更多人入學讀書,讀書可明志,可明理,自然也就不太容易被人蠱惑了。”

                弘治皇帝聽,若有所思起來,隨即便又點了點頭:“你繼續說下去。”

                方繼藩道:“以往的讀書人,只能去科舉,因而對于庶民而,這科舉的途徑,實在的過于狹窄,三年之中,朝廷能錄取多少進士,又有多少舉人,亦或有多少的秀才呢?這樣的人,都是鳳毛麟角,百姓們又是貧困,自然不敢讓子弟們讀書。”

                “因而,要推廣這等教化,首先要做到的,兒臣以為有三,其一:需大力的興辦公學,盡力的減少讀書的資費;其二:使百姓們較為富實,能夠吃飽穿暖,可以勉強供養子弟讀書;這其三,才是最重要,是要讓人真真切切的看到讀書的好處,若只是仁義道德的教化,卻不告訴人們,讀書能獲得什么,兒臣認為這是不妥當的,在新城,人們就養成了讀書的風氣,倒不是因為讀了書,就可參與科舉,可以做秀才,可以做舉人,如此,光耀門楣;而是在于,新城有太多的崗位,需要有人舞文弄墨,而讀了書出來的人,不但工作較為清閑,薪俸也是不菲,因而,人人都愿意讓自己的子弟,成為那樣的人。”

                “陛下,大明的百姓,是最實在的,他們從不敢有太高的奢望,也不曾好高騖遠,對他們而,金榜題名之事,遠在天邊,那遠在天邊的事,與他們何干?只有近在眼前,實實在在的好處,方可使他們下定決心。自太子殿下掌順天府之后,一直將教化當作是頭等大事,在京師里,設置了一百多個蒙學,三十多個職學,還將這府學和縣學,改變了職能,用來招募想要學大學問的讀書人,甚至將西山書院引入舊城和新城,開辦聯合學堂,而今,京中入學的兒童,少年,青年,已有十三萬人。”

                二十三萬人……

                這個……倒是弘治皇帝不曾關注到的。

                可如今聽來,這個數目,實在是嚇人。

                這幾乎適齡之人,有近四成,都入學了。

                這需要很大一筆銀子。

                弘治皇帝在心里暗暗算著,也沒答案,便開口問道。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野花日本大全免费观看版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