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在感情攻防上盤算,目光卻落在桌角翻開的《明報》上。頭版頭條是金庸撰寫的一篇傾盡《明報》之力褒獎的文章:“武俠小說革故鼎新之作未來扛鼎之人”字里行間充滿推許和重金挖角的誠意。小林天望剛創辦的《亞洲日報》,就憑這部橫空出世的小說和金庸的推波助瀾,短時間內火爆香江。霍震挺想起昨日圈中人對小林天望和新報的贊嘆,一股混雜著嫉妒的煩悶涌上。
柳茹夢的病情給了他制勝法寶,而小林天望在報業的得意則給了他另一個攻擊點。霍震挺的食指重重地點在“黃易”這個筆名上。這個黃易,就是小林天望目前最鋒利的一張牌。
挖角!用最直接粗暴有效的方式!小林天望給再多錢,能多過他霍震挺?金庸的《明報》再舍得,頂多給雙倍稿費。但若有他霍震挺的馳援
霍震挺嘴角泛起冷酷自信的笑容。他相信金錢的力量,尤其對一個剛冒頭的作家。名?金庸代表的《明報》就是文壇的“名”山!他霍震挺出錢——《明報》出面,給予黃易更大的平臺、更高的地位和聲譽。名利雙管齊下,除非圣人,否則黃易怎會不動心?金庸聽到這個提議,定會露出老狐貍般的笑容。
小林天望的日本籍身份,在當下某些人心中本就是芥蒂,在金庸這類文人心中,更是可以利用的“大義”砝碼。在足夠大的利益面前,契約精神或感恩又算什么?
霍震挺越想越覺得此計可行。這是赤裸裸的陽謀!是任何對手都無法指責的商業競爭。只要肯砸錢,沒有挖不來的墻角。一旦《尋秦記》這根頂梁柱斷了,甚至插到了《明報》頭上,《亞洲日報》的虛假繁榮瞬間破滅。
那時,小林天望苦心經營的“文化精品”崩盤,看他還有什么資本在港島與自己叫板?這將是對小林天望事業根基的致命一擊!
不再猶豫,霍震挺拿起私人專線電話,撥通了金庸在《明報》頂樓的私人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