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下咖啡杯,身體微微前傾,開始了他的剖析,條理清晰,目光如炬:“第一板斧就引爆火球,爭奪眼球與錨定存在感。
手法辛辣狠絕,目標直指港島最脆弱的神經——豪門隱秘和名人情感秘辛。
他不惜以身入局,精確制導,將霍家大公子與他自身圍繞著那位神秘的柳茹夢小姐之爭,引爆為一場全民圍觀的輿論大戰。
效率極高!
代價近乎為零,瞬間讓‘小林天望’與‘《亞洲日報》’這兩個名字,以最富沖擊力的方式,烙入每一個港島市民的腦海。
這手‘自污引戰’看似極端,卻是在爭奪基礎流量與媒體存在感上,最低成本、最高速的致命一擊。
新生的《亞洲日報》,僅憑此一戰,便在擁擠的報業沙場上,插下了不可撼動的戰旗。
它為后續所有動作,掃清了‘認知盲區’。”
他啜飲一口溫潤咖啡,眼神中的光芒如同手術刀。“第二板斧更是精絕無比,擊穿壁壘,下沉與融合。
新奇深刻,直擊核心痛點!
他選擇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刁鉆角度——用最市井、最關乎飯碗的話題切入宏大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
他翻動報紙,指向那篇關于泰國政變與港島米價的時評,“看看這個標題:‘泰政變波及港島餐桌?東南亞風云與您飯碗里的米’。
沒有堆砌晦澀術語,沒有高高在上的布道腔調。
它將曼谷一場軍人嘩變的塵埃,穩穩地落進了九龍阿婆煮粥的米鍋里,砸在了觀塘工仔裝午飯的便當盒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