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深入挖掘其經營模式的‘日本財團背景和潛在社會風險’;
《新晚報》則分析了其‘對青少年亞文化發展的不良誘導’。
我們著重把握尺度,不像港島那些右派報紙那樣直接捏造下三爛的謠,是從理論高度和文化安全角度,對其進行深刻的批評剖析。
尤其點名小林天望本人,強調其作為外來資本代表的投機性。”
“嗯,很好。”
梁威霖滿意地點點頭,拿起一份《文匯報》的清樣掃了一眼,
“力度正好。小林這個人他和我們關系不錯,我們心里清楚。
但這種時候,萬不能讓人看出端倪。
整個港島報業都在罵他,都在排擠《龍jup》,我們左派報紙自然要站在港島輿論一邊,同進同退,同仇敵愾!
批評他,就是我們的統一戰線表現。
如果我們反而為他說好話,豈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反倒暴露了我們和他存在私下交往。
這分寸,你們把握得不錯。”
他自認為深諳此道,覺得在表面上的輿論風口中,和小林天望劃清界限是明智之舉。
內心也為自己這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感到一絲得意。
只要表面上跟著大家一起罵,誰又能想到私底下他和廖公還與小林天望交往過密呢?
但是,此時坐在沙發上的廖公,此時卻深深地皺起了眉頭,正用指甲輕輕敲打著紅木沙發扶手。
他聽著梁威霖的話,心中卻不免覺得有些不妥起來。
“威霖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