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生則是在海外老美那邊搞技術,還是國際通訊化標準組織的活動圖像專家組的成員。
不過他們的mpeg技術去年也已經初步完成了,只是后續還需要一些更新完善。
所以vcd的研發,其實已經具備了技術條件!
趙山河參與進來,當然就是要加速原本的歷史進程。
這次去合城,就是要找這位姜萬孟談談合作。
不過姜萬孟并不是什么新人,不僅自己懂技術,也是公司的總經理,所以不一定能談成。
趙山河也有后手,要是無法和姜萬孟達成合作,就自己找技術人員開發。
海城那邊肯定也有懂相關技術的!
趙山河跟蘇鵬和宋剛聊了幾句,靠在座位上閉目養神起來。
同時也回憶起了更多細節。
萬燕公司雖然研發出了第一臺vcd,但卻沒什么好下場。
首先,研發出vcd還不夠,還得要一大批能在vcd里播放的光碟。
于是姜萬孟又去買了不少的音像版權,刻錄了大量光碟。
但vcd面世之后,并沒有像他預料中那樣大賣特賣。
因為人們根本不知道vcd是個什么玩意!
萬燕生產了幾萬臺vcd,結果只賣出去2萬臺。
為了讓人們認識并且愿意購買vcd,姜萬孟又將重金投入在宣發上,93到94年支出了上兩千多萬的廣告費。
效果還不錯,打開了市場,到了95年,vcd的銷量暴增,達到到60萬臺。
如果一切順利,這時就輪到萬燕吃肉了。
但這時候姜萬孟沒錢了!
前期研發建廠,投入達到了1600萬刀,早期產品成本也很高,每臺360美刀,再加廣告費用,還有音像版權的成本等等,在市場上每臺vcd賣四五千元,這已經很不便宜了,但萬燕卻基本無利可賺。
如果能再有一定財力作為后續支撐,迅速擴大生產規模,降低單機成本,填補正在發育的市場的每處空白,那么萬燕將是國內當之無愧的vcd之王,壟斷級別那種。
但是,就在萬燕本應該極速擴張的時期,財源卻枯竭了,這個過程立馬被打斷。
姜萬孟想了不少辦法,首先是貸款。
但萬燕是民營企業!
加上貸款的金額太大,導致銀行不敢放款。他磨破嘴皮都是徒勞。
后來他又想找其他企業出資合作,幾乎都和長虹集團談好了,但卻受到阻撓,被迫中斷。
就在萬燕陷入資金困境時,離第一批vcd面世已經一年多過去了。
姜萬孟找不到資金,可市場不會停下來等他。
何況資本早就嗅到了血腥味!
萬燕生產的第一批vcd,1000臺,全都被外國廠商買去拆解研究。
因為沒有注冊專利的意識,導致三星、現代、東芝、索尼、松下等等企業立馬就仿制出了自己的vcd產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