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規定,普通征兵的年齡要求是十八到二十二周歲。
沈軍和沈富國今年都是二十一,明年再不抓住,這輩子就跟部隊無緣了。
“那你呢,衛國?”
沈富國問道。
“你不去嗎?”
“我當然去啊。”
王衛國點點頭,平靜地說道。
“不過我情況特殊,我今年二十六,已經超齡了,得走特招的路子。”
他沒細說,但沈軍和沈富國都明白,王衛國的“路子”肯定不一般。
他們想起王衛國之前拿出的那些功勞和兩次三等功,心里頓時有了底。
李青山也點頭證實道。
“衛國的情況我已經向上頭報備過了,他有兩個三等功在身,走特招問題不大。主要是你們倆,得抓住這次機會。”
“去!我們去!”
沈軍和沈富國異口同聲地說道,聲音里充滿了決心。
家里的婆娘都懷著孩子,他們必須為下一代拼出一個未來。
在村里刨一輩子地,孩子生下來也得跟著受苦,可要是當了兵,一切就都不同了。
“好!有志氣!”
李青山贊許地看了他們一眼。
“那我現在就幫你們把名報上去,接下來就是體檢和政審,你們可得做好準備。”
事情就這么定了下來。
從那天起,沈軍和沈富國的干勁更足了。
他們知道,一旦參軍離開,家里就全靠女人了,必須在走之前,給家里多攢下一點底子。
兩人幾乎是天不亮就出門,天黑透了才回來,加緊出海捕魚賺錢。
王衛國看著兩個兄弟如此拼命,心里也替他們高興。
他沒跟著去搶那點漁獲,而是利用自己的渠道,幫他們做更長遠的打算。
他找了個機會,帶著兩人悄悄進了趟城,找到了陳東。
“東哥,我這兩位兄弟,馬上要去當兵了,家里底子薄,想在走之前給婆娘孩子多留點東西。”王衛國開門見山。
陳東一聽是這事,二話不說,拍著胸脯道。
“衛國哥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要什么票,盡管說!”
王衛國遞過去一個單子和一沓錢,那是沈軍和沈富國這段時間拼死拼活攢下的全部家當。
“油票、糖票、布票、工業券……這些都要一些,有多少要多少。”
陳東掃了一眼,點點頭,很快就湊齊了一大包各種票證。
這個年代,錢有時候還不如票好使。
有了這些票,至少能保證他們的媳婦孩子在接下來的一兩年里,日子能過得寬裕一些,能扯上新布做身衣裳,能吃上點油腥。
回村的路上,沈軍和沈富國揣著懷里沉甸甸的票證,激動得眼眶都紅了。
“衛國,這……這大恩不謝,以后我們兄弟的命就是你的!”
沈富國聲音哽咽。
王衛國騎著自行車,感受著迎面而來的晚風,心里一片平靜。
他回頭看了看兩個黝黑的兄弟,笑道。
“說這些就見外了。咱們是兄弟,到了部隊好好干,干出個人樣來,比什么都強。家里的事,你們也別操心,有我照看著,出不了岔子。”
夕陽的余暉將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長,未來的路已經鋪開,充滿了挑戰,也充滿了希望。
日子一晃,半個月就過去了。
這天一大早,沈家村就熱鬧了起來。
村口的大槐樹下,征兵辦的同志開著一臺手扶拖拉機,突突突地響著,車斗里已經坐了幾個鄰村的小伙子。
村長沈紅星扯著嗓子,正指揮著幾個后生,在村口最顯眼的兩棵大樹之間,拉起了一道鮮紅的橫幅——“一人當兵,全家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