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業第一天,銷售額就達到了兩萬多元,遠超預期。
消息傳回廠里,所有人都震驚了。
“沒想到專賣店的效果這么好!”老劉感慨地說,“看來我們都小看了小林的眼光。”
張建國也很高興:“小林,看來你的判斷是對的。我們可以開始籌備其他城市的專賣店了。”
林浩卻沒有被成功沖昏頭腦:“廠長,我建議我們再觀察一個月,確保這不是開業效應。”
一個月后,專賣店的銷售依然穩定,每天的營業額都在一萬元以上。
林浩終于放心了,開始在全省范圍內招募加盟商。
消息一經發布,報名者絡繹不絕。林浩制定了嚴格的篩選標準,不僅要看資金實力,更要看經營理念和服務意識。
經過一輪輪的面試和考察,最終選定了10家加盟商。
為了制造轟動效應,林浩決定讓這10家專賣店在同一天開業。
開業前一周,各大媒體都收到了邀請函。這種同時開業的模式在當時還很少見,引起了廣泛關注。
開業當天,林浩帶著團隊奔波于各個城市之間。每到一處,都有記者采訪,都有顧客排隊。
“林經理,您這種專賣店模式是從哪里學來的?”一位記者問。
“我參考了國外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們的實際情況,創新出了這套模式。”林浩回答,“我相信這將是中國服裝行業的發展趨勢。”
“您對未來有什么計劃?”
“我們計劃在三年內,在全國開設100家專賣店,讓我們的品牌走向全國。”
當天晚上,各大電視臺的新聞節目都報道了這一事件。第二天,全國性的報紙也刊登了相關新聞。
“某服裝廠創新營銷模式,10家專賣店同日開業”、“專賣店模式引領服裝行業新潮流”,各種標題讓這個品牌一夜之間名揚全國。
訂單像潮水般涌來,不僅有消費者的,更有來自全國各地經銷商的合作意向。
林浩的辦公室里每天都有客人來訪,有的是同行來取經的,有的是想要挖角的。
“林經理,我們公司愿意出年薪50萬聘請您擔任營銷總監。”一位西裝革履的中年男人說。
“謝謝您的好意,但我不會離開這里。”林浩禮貌地拒絕。
“100萬怎么樣?”
“不好意思,這不是錢的問題。”
類似的對話每天都在上演。有的開出更高的薪水,有的承諾股份,但林浩都一一拒絕了。
這些消息傳到張建國耳中,他既感動又擔心。
一天晚上,張建國把林浩叫到家里。
“小林,最近有很多公司想挖你,你怎么想?”張建國開門見山地問。
“廠長,我不會走的。”林浩堅定地說,“這里是我的家,這些成績也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
張建國欣慰地點頭:“我就知道你不是那種忘恩負義的人。不過我也不能讓你吃虧,廠里決定給你漲工資,另外還有股份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