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得出,父皇已經時日無多。
而太子李治,雖然仁厚,卻過于依賴秦源。
在他看來,這正是他的機會。
他開始頻繁地,與朝中一些對長孫無忌和秦源心懷不滿的官員,私下接觸。
這些人里,有失意的宗室,有被“藍田模式”沖擊了利益的舊士族,還有一些自視甚高的文官。
很快,李恪便動了。
他在朝會上,公開上奏。
辭懇切,聲淚俱下。
“父皇龍體欠安,兒臣心如刀割。
太子殿下仁孝,日夜侍奉,然國事繁重,恐其分身乏術!”
“兒臣不才,愿為國分憂,為太子分勞!懇請父皇,允兒臣前往邊疆,執掌兵馬,為我大唐,鎮守國門!”
這番話說得,滴水不漏。
既表達了孝心,又體現了忠心,還處處為太子著想。
但其背后真正的目的,卻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他這是要脫離長安這個政治中心,去外面擁兵自重,發展自己的勢力!
一旦京中有變,他便可隨時以“清君側”的名義,揮師東進!
這是一個陽謀。
一個讓李治和李世民,都難以當面拒絕的陽謀。
滿朝文死寂。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秦源的身上。
他們知道,如今能為太子拿主意,破解此局的,只有這位深不可測的藍田郡公了。
秦源站在那里,臉上依舊是那副波瀾不驚的表情。
仿佛李恪的這點小伎倆,在他眼中,不過是孩童的把戲。
他早已洞察了一切。
從李恪開始與那些失意官員接觸的第一天起,他布下的情報網絡,就已經將所有的信息,都匯總到了他的案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