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聲質問,如同重錘,狠狠地敲在李義府的心上,也敲在所有人的心上。
李義府張了張嘴,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他準備的所有道德文章,所有圣人教誨,在眼前這如山的鐵證,在百姓們真切的吶喊面前,都顯得那么的虛偽,那么的蒼白無力。
他的臉,一陣紅,一陣白,最終,化作一片死灰。
人群中,一個穿著普通商人服飾的中年人,看著高臺之上意氣風發的秦源,嘴角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
他身邊的長孫無忌低聲道。
“陛下,此子,已有經世之才!”
李世民緩緩點頭,目光深邃。
秦源,不僅能創造財富,更能引導人心。
他不僅僅是個能臣,是個天才。
他已然是一個成熟的,懂得如何治理一個國家的,國之棟梁了。
這場別開生面的質證會,很快就傳回了長安。
輿論,一夜逆轉。
之前所有對秦源的污蔑和非議,都成了笑話。
“秦公為民造利”的說法,傳遍大街小巷。
而更深遠的影響,是這堂面向全大唐的,“市場經濟”啟蒙課。
人們第一次模糊地意識到,商業,或許并不是“零和博弈”,不是你多了我就少了。
它,還可以是像秦公說的那樣。
—共贏。
時間匆匆。
整個大唐,仿佛進入了一個高速運轉的黃金時代。
藍田模式,在李世民的強力推行下,開始在幾個重要的州縣試點。
定遠錢莊的飛錢,幾乎成了所有大商賈的標配,極大地促進了南北貨物的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