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種,超越了兒女私情的,更高層次的靈魂共鳴。
他知道,晉夕公主是真正懂他的人。
戰爭,摧毀了遼東城,也讓城中數萬百姓,流離失所。
面對堆積如山的民政難題,秦源沒有采取簡單的開倉放糧。
他深知,單純的施舍,只會養出懶人和亂民。
他推出了,后世被證明了無數次的,最有效的救災方案—以工代賑。
他以定遠侯府和唐軍后勤部的名義,張貼出布告。
雇傭城中所有有勞動力的百姓,參與到城市的重建工作中來。
清理街道,搬運尸體,修復被戰火損毀的房屋。
而報酬,不是冰冷的銅錢,而是最實際的,糧食,布匹,和食鹽。
這個舉措,瞬間就點燃了整個遼東城百姓的希望。
他們蜂擁而至,積極的參與到重建家園的工作中去。
因為他們知道,這不是嗟來之食。
這是他們用自己的汗水和勞動,換來的有尊嚴的食物。
城市的秩序,在短短幾天之內就奇跡般的恢復了。
街道變得干凈,倒塌的房屋被重新修起,城中再次出現了炊煙。
遼東城的百姓,開始自發的稱頌這支占領了他們家園的軍隊,為“仁義之師”。
甚至有許多老人,會自發的每天都到那座掛著紅十字旗幟的醫院門口,對著旗幟,虔誠的跪拜。
他們說,那不是唐軍的醫院。
那是活菩薩,所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