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仔細檢查了那坨廢品,又回想了一下整個流程,很快就找到了問題所在。
純度。
這個時代獲取堿的方式,主要是草木灰。
而草木灰里的碳酸鉀含量不僅低,雜質還特別多,這才是導致失敗的根本原因。
“不能用草木灰了!“
秦源做出了判斷。
他提筆畫下幾張圖,叫來幾個心腹。
“你們帶上人,去這幾個地方。
記住,要找這種,在鹽堿地上,能天然結成的晶塊,像霜一樣的東西。
這才是我們需要的純堿!“
他派人去找的,是唐代真實存在的天然堿礦。
在等待原料的同時,實驗并沒有停止。
第二爐,失敗。
第三爐,又失敗了。
連續的失敗,耗費了大量的錢財和精力。
格物院里的氣氛,也從最初的期待,變得有些壓抑。
但秦源毫不在意,他每天照舊來格物院,要么是改良窯爐的結構,要么就是跟工匠們探討控溫的細節。
他甚至還有閑心,躺在他那張標志性的逍遙椅上,喝著茶,看著工匠們一次又一次的把廢品從爐子里拖出來。
他那副云淡風輕,仿佛一切盡在掌握的姿態,比任何動員和訓話都管用。
侯爺都不急,我們急什么?
只要跟著侯爺干,總有成功的那一天。
這種堅定的態度,像一根定海神針,牢牢穩住了所有人的心。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