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山體崩塌和泥石流等災害的原由有很多,諸如巖土性質和地質構造的地質條件、坡度和坡向的地形地貌、降雨和河流侵蝕的水文作用、地震和火山等,
除此之外就是人為因素,諸如工程建設破壞、濫伐森林和過度放牧導致植被破壞,地下采礦和露天采礦導致山體松動等等。
地質等自然因素我們無法控制,但人為因素總能控制吧。
如果你們去翻看子戰國到大明一朝黃河變黃的規律就會發現,戰國到西漢的農業開發是一個轉折點,因為這個時期鐵器普及、耕地擴張。
到了唐宋時期,人口快速增加,耕地壓力增加,于是黃土高原大規模墾荒,森林砍伐加劇。
到了大明一朝,人口比之唐宋增加的不是一點半點,沿河兩岸的墾荒再次加劇。
大量的墾荒和砍伐,讓水土加劇流失,在大雨的沖擊之下流入了黃河等河流,以及發生泥石流。
其二,大量的樹木被砍伐,植被破壞除了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頻繁發生外,還有加劇了氣候的變化,這個變化就是干旱少雨、地下水位下降。
例如絲綢之路,那些綠洲的消失和縮小,導致水位在快速的下降;
再例如你們去過深山老林就會發現,那里面時不時就會下上一場雨,一天能可能下個七八場都正常,而且深山老林也很少出現坍塌、滑坡等。
再和黃土高原沿河兩岸以及礦區、砍伐嚴重的山地相比,這就是很明顯的區別,也足以證明了森林砍伐造成的嚴重后果。”
說到這里,崇禎端起茶杯慢慢的喝著,留給眾人思索的時間。
眾人也的確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們這些人都是從最底層做起來的,對皇帝所說的這些自然是知道的,但并沒有仔細去分析植被與水土流失之間的關系。
現在聽皇帝這么一說,他們立刻就下意識的相信了皇帝所說。
其實吧,別說是他們了,歷史的治河書籍中都沒有記載植被與水土流失之間的關系,哪怕是宋應星和徐光啟這兩位技術大牛都沒有搞明白。
眾人心中泛起一種可怕的想法,那就是如今大范圍的大旱就是人為造成的,這是上天對人類無限制砍伐的懲罰。
但這話他們只能想想,可不敢在這個場合說出來。
好一會兒后,范景文沉聲道:“陛下,您的意思想讓煤炭取代柴火,減少樹木的砍伐,進而減少泥沙進入黃河淮河,降低泥石流災害的發生?”
“對,但這只是第一步!”
崇禎點了點頭:“除減少樹木砍伐外,朕還想將黃河中游兩側十里內、以及涇河、渭河、無定河等支流三五里內除了渡口等地的百姓全部遷走。
然后在黃河兩岸植樹造林、恢復植被,只要恢復了植被就能固住更多的泥沙,減少進入河道之中,從源頭上治理黃河。”
嘶……
群臣紛紛倒吸了口涼氣,眼中滿是震驚之色。
他們知道皇帝在憋個大的,但沒有想到竟然會是如此夸張的想法。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