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入秋以來,匈奴本部聯合戎、狄、犬戎等大小部族,兵力逾二十萬,分多路犯我邊境!”
“雁門、云中、九原、北地等郡皆遭重兵圍攻,獨北地郡壓力最大!”
“其兵鋒所至,高奴、雕陰等七座縣城相繼淪陷,守城將士…多半殉國!”
他每報出一個城池的名字,殿內百官的心便沉下去一分。
那每一個名字背后,都是無數的鮮血與犧牲。
“敵軍多路并進,攻勢兇猛,更兼派遣大量細作混入難民,里應外合,致使多處關隘失守!”
“通往北疆前線之主要官道、糧道,如無定河流域、雕陰等,多處被劫斷,后勤補給極其困難,前線將士糧草、軍械匱乏,形勢......萬分危急!”
接著,又有官員上前,詳細陳述目前北疆秦軍的部署:
“陛下,目前北疆我軍,蒙恬將軍留人固守九原,然其親率的黃金火騎兵一部及蘇角將軍所率五萬援軍,于馳援北地郡途中遭敵重兵伏擊,陷入重圍,情況不明。”
“六公子贏子夜殿下坐鎮北地郡,雖初戰告捷,然兵力單薄,獨木難支。”
“王賁將軍主力則被牽制于東北云中......”
一番奏對,將北疆糜爛,危如累卵的局勢赤裸裸地展現在所有人面前。
殿內氣氛壓抑得如同暴風雨前的死寂,不少老臣面露悲戚,憂心忡忡。
然而,就在這一片愁云慘霧之中,話鋒陡然一轉。
一名顯然是事先安排好的御史大夫,手持玉笏,越眾而出,聲音陡然提高,帶著一種激昂與欣慰:
“然,天佑大秦!”
“值此危難之際,十八公子胡亥,臨危受命,督軍北疆!”
“先于受降城下,親率鐵騎,大破犯境之三千戎族精銳,斬首無算,穩住了側翼防線!”
“更在得知北地郡被重兵圍困,六殿下危急之時,不顧自身安危,星夜馳援,于北地郡城外,與六殿下里應外合,大破五萬蠻軍!”
“斬敵數千,迫敵潰退百里,一舉解了北地郡之圍!”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