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宣政殿。
李徹拿著那封來自蓉城的信件,臉上帶著玩味的笑容。
他看向一旁侍立的林清源,將信遞過去:“魏訓向朕要蜀王之位才肯歸降,朕該不該答應他?”
林清源受寵若驚,皇帝親自遞書,這是心腹大臣才有的待遇。
好在這幾日的相處,林清源已經熟悉了陛下的性格,知道他不拘此等小節。
于是便恭敬地接過信件,快速瀏覽一遍。
看過之后,他沒有任何猶豫地回道:“回陛下,臣以為不能答應!”
“非但不能答應,陛下還應下旨,嚴厲申飭于他!”
李徹問道:“說來聽聽。”
“王權關乎國體,乃陛下權柄所系,豈能用作交易?他魏訓敢提此非分之求,本身就是僭越大罪!”
“陛下答應了他,日后大慶的敵人歸降之時皆重提此事,難不成都分一個王爵?”
李徹眼中閃過一絲笑意,卻故意引導道:“哦?若是朕答應了他,蜀地便可兵不血刃,立刻歸附。”
“前線數萬將士得以歸家,蜀中百姓亦可免于戰火,早日休養生息,這不正是圣人常說的止戰功德嗎?”
林清源搖頭,目光清明地回道:“陛下,此乃虛假之功德,飲鴆止渴耳!”
“若封其為蜀王,蜀地雖名義上重歸朝廷,實則自成一體,形同割據。”
“陛下喪失了對蜀地官吏任免、賦稅征收、軍隊調動的控制權,與丟失祖宗疆土何異?”
“縱得一時的安寧,卻埋下了分裂的禍根,遺患無窮,此絕非明君所為!”
聽到林清源用‘非明君所為’這樣大膽的詞語,一旁的懷恩眼皮子直跳。
好家伙,這位探花郎是真敢說啊。
那些奉國的老臣面對陛下,都不敢說如此露骨的批評之。
反觀李徹,聽到這番大膽的話非但不怒,眼中贊賞之色更濃。
林清源此人才學深厚,且敢于直不諱,這才是李徹將其留在身旁的愿意。
皇帝當久了,必然會聽不到實話,這是李徹不想看到的。
他需要林清源這樣的大膽之人提醒自己,無論自己做出什么樣的功績,終究是個凡人。
而凡人,就會犯錯。
李徹撫掌笑道:“善!大善!”
他將書信輕輕放回御案,手指點了點那信紙:“這魏訓......是個人才啊,他這是在試探朕呢。”
林清源微微一怔,隨即恍然:“陛下的意思是......他并非真心想要王位,而是想要看看陛下,更在意天下一統的虛名,還是更看重對蜀地的實際掌控?”
“正是此理。”李徹贊許地點頭,“朕查閱過此人的生平政績,他并非貪戀權勢之輩。”
“有意思的是,魏家與皇考還有一段陳年私仇......”
說罷,李徹將當年慶帝如何用計射殺魏訓之父的往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林清源。
這段隱秘關乎先帝聲譽,李徹能如此坦然相告,顯見對林清源的信任。
說完往事,李徹目光深邃地看向林清源,問道:“以你之見,皇考當年所為,是否違背了道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