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乍起,吹得田間的稻穗沙沙作響。天空湛藍如洗,幾縷薄如蟬翼的白云悠悠飄蕩。陽光灑落,為大地披上一層金色光輝,不似夏日那般熾熱,只帶著幾分恰到好處的溫暖。
易華偉與黑刃騎馬緩行,馬蹄有節奏地敲打著地面,發出“nn”聲。
易華偉一襲素雅的黑色長袍,袍角隨風輕擺,身姿挺拔地端坐在馬背上,目光深邃內斂,透著不怒自威的氣質。
黑刃眼神犀利如鷹,時刻警惕地觀察四周,僅有的一只手穩穩握住韁繩。
二人朝著湘縣城外的皇莊前行,易華偉與黑刃閑聊起來,聽著黑刃說著長沙郡這兩年變化。
變化最大的還是衛生狀況,除了官府修筑的公廁外,現在還冒出了好多私立廁所,跟雨后春筍似的。那些廁所的主人還會專門雇人來打掃,就是為了收集糞便。縣里那些商人,也都用馬桶或糞桶,排泄之后,第二天清晨就抬出去給專門收集糞便的人。這些糞便要么用在公田上,要么賣給農民,現在這都算一個新行當。
還有,現在郡內幾乎每條河都多了水車、水輪這些機械。日子比從前稍微好過些的長沙人,還會把米拿到磨坊里磨成粉,制作米粉吃,都成風氣了。本就有楚國那幾十年開發的底子,水道又四通八達的長沙郡,現在已經變成農業挺發達的地區了。每年糧食產量,都能和中原那些大郡比一比了。
易華偉順著黑刃指的方向看去,只見河上的水車在水流的沖擊下緩緩轉動,水輪也在不停地工作著,一派繁忙景象。
田間,幾個農夫正忙碌,身著粗布麻衣,有的快速揮動鐮刀收割稻谷,割下的稻穗整齊堆放在一旁;有的手法嫻熟、動作利落,在捆扎稻稈,額頭布滿汗珠,眼中笑意盎然。
黑刃看著易華偉,指著遠處谷倉道:
“這兩年風調雨順,長沙郡連年豐收,谷倉已滿。”
易華偉順著他的目光看去,在不遠處的谷倉前,一群農夫正忙碌地搬運著谷子。赤著上身,古銅色的肌膚上閃爍著汗珠。有的農夫用扁擔挑著裝滿谷子的籮筐,腳步沉穩地朝著谷倉走去,每走一步,扁擔就會發出輕微的“嘎吱”聲;有的農夫則兩人一組,抬著沉重的麻袋,嘴里喊著整齊的號子,齊心協力地將谷子搬運到指定的位置。谷倉的大門敞開著,里面堆滿了金黃色的谷子,遠遠望去,就像一座金色的小山。
“從北地運了不少牛馬過來,每個里分上幾頭,家家都能輪流用牛耕地。田吏又教百姓漚肥澆灌……”
黑刃繼續道:“田吏不辭辛勞,逐家指導,手把手傳授經驗。百姓起初不理解,覺得老祖宗種地方法就夠了。但嘗試新方法后,發現莊稼長得更好。百姓們說,這都多虧了丞相,多虧了陛下啊。”
易華偉笑了笑:“陛下圣明,心懷天下蒼生。吾等臣子,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托,不負百姓期望。”
此時,遠處傳來悠揚歌聲,那是勞作時唱的歌謠,質樸歡快,飄蕩在田野上空。
駐馬觀看了一會,易華偉點點頭,繼續朝皇莊前行,馬蹄揚起的塵土在身后緩緩落下。
不多時,二人沿著小道來到皇莊外。
近千畝的廣袤土地整齊劃分,甘蔗田似綠色海洋,在九月陽光下生機閃爍。甘蔗長勢極盛,莖干修長、粗壯挺拔,節與節緊密相連。蔗葉在微風中沙沙作響,密密麻麻又井然有序。陽光透過蔗葉縫隙灑下,形成光斑,在地上鉤勒出斑駁光影。
附近果林中苧麻地也不遜色,苧麻植株郁郁蔥蔥,葉片寬大且綠得發亮,在風中搖曳生姿。麻桿挺拔筆直,有的比人還高,相互簇擁成獨特綠色屏障。
易華偉翻身下馬,黑刃也跟著下馬。
易華偉朝甘蔗田走去,黑刃緊跟其后,邊走邊介紹:“大人,今年甘蔗長勢極佳,莊農精心照料,灌溉按田吏教的法子,按時按量。防蟲方面,周邊種了驅蟲花草,還有專人每日巡查,一有蟲害跡象就立刻處理。衛所會派人在周邊巡邏,莊里自己也有護衛,日夜值守,確保安全。”
甘蔗是產糖的重要來源,目前有全國共有九郡的皇莊在種植,種植面積近十萬畝,一畝甘蔗田大約能收七噸蔗,每噸蔗能產一百二十斤左右的糖,一畝能產蔗糖八百多斤,一年產量近六萬噸,其中十分之一被用來制作白砂糖,蔗糖一斤三十錢,白沙糖價錢翻十倍,這一年便是近七十億錢。
倒不是易華偉不想多種,只是現在百姓購買力還是有限。也就是現在老百姓手頭有點閑錢,蔗糖價格也比之前降低數倍,這才有不少百姓逢年過節會買個一斤半斤的。白砂糖的銷路倒是不愁,老秦人、官吏、鄉紳以及商賈、富農家中都會常備,無論是做點心還是送禮,都算拿得出手的禮品。
前幾年,百姓連想吃糖這個想法都沒有。不像現在,哪怕沒有錢買,家中只要有孕婦,官府便會發放十斤蔗糖、十只母雞,還有一百錢的‘營養費’。
也正是因此,去年一年,全國增加了三百多萬新生兒。單這一項,國庫每年都要多出近兩億的支出,而且是逐年上漲。
不過,在人口沒達到二十億之前,易華偉并不打算取消這條福利。
易華偉心中盤桓片刻,沿田埂緩行,看到不少農夫在田間勞作。有的蹲在地上給甘蔗除草,小心翼翼拔掉雜草,以免傷根莖;有的用簡單工具檢查甘蔗生長情況,測量粗細和高度并記錄。
在甘蔗田另一邊,一群勞工在搭建臨時棚子,用于存放收割后的甘蔗。勞工們有的搬運木材,有的釘釘子,忙得熱火朝天。他們赤裸上身,肌肉在陽光下泛著古銅色光澤,汗水濕透頭發和褲子。
易華偉開口道:“收割之事準備得如何?”
黑刃回答:“收割工具備好,人手也安排妥當。只等合適時候就開始收割,收完便會把甘蔗完好送到作坊。大人,那里便是苧麻地了!”
黑刃邊說邊領著易華偉走向苧麻地。
道路是泥土和碎石鋪就,雖崎嶇但堅實。道路有幾道深深車轍印,那是運送農具和肥料的馬車留下的。路邊長滿不知名野草,有的被行人踩踏得東倒西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