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兩點,調研隊伍來到市發改委。
會議室里,發改委主任正拿著一份《京州年度經濟發展報告》,準備匯報工作。
沈青云坐在主位,目光落在報告里的產業結構調整部分。
“新能源產業的占比怎么才百分之十五?去年不是說要達到百分之二十嗎?”
沈青云指著報告上的數據,語氣帶著疑問。
他雖然剛剛到任,但這些部門的一些數據,都已經事先看過了,自然耳熟能詳。
發改委主任臉上露出一絲尷尬:“主要是幾個新能源項目的審批進度慢了,土地指標沒批下來,還有部分企業擔心市場風險,投資意愿不強。”
“土地指標為什么批不下來?”
沈青云追問道:“是審批流程有問題,還是供需雙方存在矛盾?”
這些東西糊弄一下外人還行,想要糊弄他肯定是不可能的。
畢竟他在江北省的時候,也是擔任過市委書記的,對于這里面的貓膩很清楚。
“兩者都有,京州的工業用地指標本來就緊張,還要優先保障民生項目,所以新能源項目的指標就拖了后腿。”
京州市發改委的主任解釋道:“我們也在跟省發改委對接,希望能爭取更多指標。”
沈青云轉頭看向身旁的常務副省長王軍,直接開口說道:“王副省長,新能源是未來的重點產業,京州作為省會,要起到帶頭作用。省發改委可以協調一下,給京州適當傾斜一些土地指標,同時也要指導企業做好市場調研,打消他們的顧慮。”
王軍聞立刻點頭道:“我回去就跟省發改委溝通,下周給京州一個明確的答復。”
身為常務副省長,這屬于是他的分管范疇。
隨后,發改委主任又匯報了“重點項目推進情況”,提到“京州經開區的智能制造產業園”已經完成征地,預計明年三月開工。
沈青云特意詢問了項目的環保評估情況,主任連忙回答:“已經通過了市生態環境局的評估,各項指標都符合要求。”
“環保不能只看評估,還要看后續監管。”
沈青云叮囑道:“項目開工后,要定期檢查,不能出現先污染后治理的情況。”
…………
下午四點,調研的最后一站是市生態環境局。
局長帶著眾人來到監控中心,巨大的屏幕上顯示著京州各區域的空氣質量數據,紅色的“輕度污染”區域主要集中在老工業區。
“老工業區的污染治理進展怎么樣?”
沈青云指著屏幕問道。
生態環境局局長謝方華嘆了口氣:“主要是幾家化工企業,雖然已經完成了脫硫脫硝改造,但排放還是不穩定,尤其是在冬季供暖期,污染指數容易超標。我們已經對這幾家企業下達了整改通知,但他們整改的積極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