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朱元璋與朱標陷入沉默,眉頭緊鎖著沉思,朱高熾知道自己的話已觸動他們,便趁熱打鐵,再次上前一步,語氣帶著幾分急切卻又不失沉穩。
“皇爺爺、喪標,孫兒還有一事要稟——眼下美洲的高產糧種剛在各地推廣,或許您二位還沒細想,這糧種推廣之后,會帶來一個必然結果: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百姓能吃飽飯了,人口數量也一定會跟著大幅度暴漲。”
他頓了頓,目光堅定地看著兩人,繼續說道:“您二位想想,以前百姓吃不飽,很多孩子生下來養不活,人口增長緩慢;可現在土豆、玉米畝產千斤,一戶人家種幾畝地就能養活全家,甚至還有余糧,往后新生兒的存活率會越來越高,人口用不了十年就能翻一番。到時候,陜西、河南、山西這三省本就脆弱的環境,如何承受得住這不斷暴漲的人口?”
“現在三省已經是人多地少,有的地方一畝地要養活兩三個百姓,要是人口再翻一番,耕地卻還是那么多,只能去開墾那些本不該種莊稼的山坡、河灘——可那些地方土層薄、肥力差,種不了幾年就會變成荒地,到時候耕地不僅沒增多,反而會因為過度開墾變得更少。”
朱高熾的聲音里多了幾分沉重,“耕地越來越少,人口越來越多,人與耕地的矛盾只會越發尖銳,到時候就算沒有災荒,也會有百姓因為沒地種、沒飯吃而淪為流民;一旦再遇到點水旱災害,流民聚在一起,很可能就會釀成作亂的大禍,前朝末年的亂象,說不定就會重演!”
這番話如同驚雷,讓朱元璋與朱標猛地抬頭,眼中滿是震驚。
此前他們只看到糧種推廣帶來的好處——百姓能吃飽飯、國庫能存余糧、邊境能減少糧運壓力,卻從未想過“糧食增產”背后潛藏的“人口瘋漲”隱患。
在過去,百姓常年處于半饑半飽的狀態,新生兒因營養不良夭折率高,壯年人也常因饑餓縮短壽命,人口增長一直緩慢;可一旦土豆、玉米這類高產糧種普及,一戶人家種兩畝地就能養活全家,甚至有余糧喂養更多孩子,新生兒存活率會大幅提升,人均壽命也會延長,人口數量必然會進入快速增長期,這不是朱高熾危聳聽,而是基于“民以食為天”的現實規律推導出來的必然趨勢。
要知道,百姓能吃飽,人口自然會增長,這是歷朝歷代都驗證過的道理。
可北方三省的土地就那么多,陜西的黃土坡、河南的黃河灘、山西的山地,能開墾的耕地早已開發到極致,連不適宜耕種的陡坡、鹽堿地都被種上了莊稼;這些地方的環境承載力也有明確上限,森林被砍光后水土保持能力下降,河流因過度取水時常斷流,本就脆弱的生態根本經不起更多人口的消耗。
現在三省的人地關系已經緊繃到“一畝地養兩人”的程度,若是人口再翻一番,要么只能去開墾更貧瘠的土地,導致環境進一步惡化,要么就會出現大量無地可種的流民——到時候不用等災荒,僅靠人多地少的矛盾,就足以讓北方三省陷入混亂,這樣的沖擊,是當前的民生與治理體系根本承受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