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的奉天殿內,燈火通明,絲竹之聲不絕于耳。
朱元璋為慶賀李景隆與徐增壽等人尋回高產糧種,特意舉辦了這場盛大的慶功宴,滿朝文武皆身著朝服赴宴,殿內擺滿了山珍海味,御酒飄香,一派喜慶祥和的景象。
在殿內的一角,徐達與李文忠兩位開國功臣正拉著各自兒子的手,眼眶泛紅。
徐達粗糙的手掌緊緊握著徐增壽的胳膊,聲音帶著幾分顫抖:“增壽,你這孩子,去美洲這么大的事,怎么不提前跟為父說一聲?聽說你們在海上遇到風暴,還染上了痢疾,甚至有弟兄沒能回來……你要是有個三長兩短,為父怎么向你母親交代?”
李文忠也紅著眼眶,拍著李景隆的肩膀:“景隆,你自幼紈绔成性,為父知道你有闖勁,可這次去美洲,九死一生啊!能活著回來,還為大明尋到了救命的糧種,你沒給咱李家丟臉,更沒辜負陛下的期望!”
徐增壽看著父親兩鬢的白發,心中滿是愧疚:“爹,兒子知道您擔心,可當時情況緊急,一心想著盡快找到糧種,沒來得及跟您細說。不過您放心,兒子以后定會多加小心,不讓您再擔心了。”
李景隆也點頭道:“爹,這次能成功,多虧了高熾的謀劃和弟兄們的拼死相助。兒子只是做了該做的事,不敢居功。”
兩位老父親聞,更是老淚縱橫。
他們一生征戰沙場,從濠州起兵到平定天下,見過鄱陽湖血戰的尸橫遍野,經歷過北伐蒙元的酷寒絕境,早已將生死看淡,即便自己身負重傷、九死一生,也從未輕易動容。
可此刻握著兒子的手,聽著他們講述海上風暴的兇險、疾病蔓延的絕望,再想到他們不僅平安歸來,還闖出新航線、找到美洲大陸、帶回能救萬民的高產糧種,這份功績足以載入史冊,讓大明后世子孫銘記,他們心中的激動再也按捺不住。
這份驕傲與自豪,遠比他們自己當年攻克堅城、斬殺敵將更為強烈——自己立功,是為了家國天下;而兒子們立下這般奇功,不僅延續了家族的榮耀,更能讓無數百姓免于饑饉,這份價值遠超尋常軍功。
一想到往后大明百姓能靠著兒子們帶回的糧種吃飽飯,再也不用經歷“易子相食”的慘劇,兩位老將軍便覺得眼眶發燙,淚水不受控制地往下流,那是欣慰,是驕傲,更是對兒子們不負家國、不負初心的滿心認可。
徐達擦了擦眼淚,笑道:“好!好!你們都是好樣的!大明的未來,就該交到你們這些年輕人手上!”
李文忠也跟著點頭,看向兒子的眼神中滿是欣慰。
就在這時,殿外傳來一聲“陛下到——”,眾人紛紛起身相迎。
在老朱身旁,太子朱標身著蟒袍,手持一卷明黃圣旨,緩步走入殿內,身后跟著侍從。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抬手示意眾人落座:“今日是慶功宴,無需多禮。標兒,開始吧。”
朱標躬身應諾,走到殿中,展開圣旨,聲音莊重而清晰:“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此次李景隆、徐增壽率水師遠赴美洲,歷經艱險,尋回高產糧種,功在社稷,利在萬民。現將有功之臣一一封賞,以彰其功!”
“首先,賞隨李景隆船隊出海探索的水師將士!”朱標頓了頓,念出一串名單,“凡參與此次航行者,無論官職大小,皆賞白銀五十兩、綢緞兩匹;陣亡英烈,追贈其家眷白銀二百兩、良田十畝,朝廷按月發放撫恤,確保遺孀孤兒生活無憂!”
話音剛落,殿內響起一陣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