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我們從美洲殷遺部得來的,除了土豆、玉米、紅薯這三種高產糧種,南瓜能當菜也能當糧,辣椒雖不能果腹,卻能調味,讓飯菜更可口。”
李景隆在一旁補充道,“殷遺部的首領還把每種作物的培植方法都告訴了我們,都記錄在文書里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緊緊盯著這些從未見過的作物,神色緊張又期待。
朱高熾拿起一根玉米,仔細打量著金黃的顆粒,又拿起一個土豆,感受著沉甸甸的重量,手指輕輕摩挲著外皮。
他沉默片刻,突然放聲大笑,聲音中滿是激動與喜悅:“好!好!好啊!景隆、增壽,你們立了大功!不,是立了不世奇功!”
“這些糧種,尤其是土豆、玉米、紅薯,耐旱高產,適應性強,無論是中原平原,還是西北山地,都能種植。只要推廣開來,大明百姓再也不會受饑饉之苦,‘易子相食’的慘劇,也能徹底消失!”
朱高熾的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他將玉米遞給身邊的朱雄英,又把土豆分給三位藩王,“你們看,這就是能改變大明命運的糧種!有了它們,我們開拓美洲的意義,又重了何止百倍!”
朱雄英捧著玉米,眼中滿是驚喜:“這么高的產量?那以后就算遇到災年,我們也有糧可吃了!”
秦王朱樉拿著土豆,掂了掂重量,笑道:“好東西!有了這糧種,孤帶去金山角的人,就不用擔心糧食不夠了!”
晉王朱棡則盯著紅薯,若有所思:“這紅薯能在山地種植,正好能解決我封地內山地多、耕地少的問題。”
燕王朱棣也點頭稱贊:“此物若能在北方推廣,定能讓北疆的軍民衣食無憂。”
李景隆與徐增壽看著眾人興奮的模樣,心中滿是自豪。
徐增壽從懷中掏出一卷文書,雙手遞給朱高熾:“高熾,這是每種作物的培植方法,包括播種時間、種植間距、澆水施肥的時機,都記錄得清清楚楚,您可以過目。”
朱高熾接過文書,小心翼翼地展開,仔細翻閱著,時不時點頭:“記錄得很詳細,辛苦你們了。接下來,我會親自將這些糧種與培植方法送回京師,交給皇爺爺與太子殿下,同時安排農官在勘察加試種,待確認長勢良好,再在大明各地推廣。”
他抬頭看向李景隆與徐增壽,語氣鄭重:“你們二人跟我一起回京,此次功績,我定會如實稟報皇爺爺,相信他老人家也會為你們的功勞感到欣慰,定會降下重賞。”
李景隆連忙拱手:“高熾重了,能為大明百姓尋得糧種,是我等的本分,不敢奢求賞賜。”
徐增壽也跟著說道:“只要能讓百姓不再挨餓,我們所做的一切就都值得了。”
朱高熾笑著搖頭:“有功必賞,這是朝廷的規矩,你們的功勞,誰也不能抹殺。”
隨后,他轉頭對著身邊的屬官下令:“傳我命令,為李景隆、徐增壽二位將軍設宴接風,同時準備返程,護送糧種與培植文書前往京師,務必確保萬無一失!”
“遵令!”屬官齊聲應道,轉身快步離去。
碼頭邊,陽光正好,海風輕拂,所有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李景隆與徐增壽的歸來,不僅帶回了能拯救萬民的高產糧種,更讓大明開拓美洲的信心愈發堅定。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