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太廟前的廣場上早已布置妥當。
青石地面被沖刷得一塵不染,香案上擺滿了五谷、牲畜等祭品,文武百官按品級分列兩側,神色肅穆。
老朱身著十二章紋的袞龍袍,朱標則穿太子冠冕,父子二人并肩站在太廟石階之上,正準備行祭祀大禮。
廣場外,幾隊身著各色服飾的外邦使者正被引導而入。
為首的是朝鮮使者金允文,他身著深藍色圓領袍,腰束玉帶,步履沉穩——自李成桂借助明軍之力取代高麗、建立朝鮮后,對大明向來奉行“事大原則”,使者見了大明皇帝,禮數比見自家國王還要恭敬。
緊隨其后的是倭國使者松平忠政,他穿著簡陋的武士服,發髻歪斜,臉上帶著難以掩飾的惶恐。
如今的倭國已淪為大明的奴隸國,天皇與幕府將軍淪為傀儡,諸島由大明派去的軍隊直接管轄,這些使者說白了就是來聽候差遣的,連抬頭看一眼太廟的勇氣都沒有。
再往后是暹羅和安南的使者。暹羅素來與大明交好,使者帶著象牙、胡椒等貢品,臉上堆著謹慎的笑意;安南則剛在前些年被駐守云南的名將沐英教訓過,使者低著頭,眼神里滿是敬畏,生怕行差踏錯。
眾人剛站定,祭祀的鐘聲便“咚”地響起,渾厚的聲音傳遍廣場。老朱親自點燃三炷香,對著太廟牌位躬身行禮,朱標緊隨其后。
祭文由禮部尚書李原名宣讀,無非是感念天地庇佑、祖宗恩德,順帶提及“水師擒獲深海巨鯨,乃大明盛世之兆”。
諸國使者跟著躬身行禮,心里卻各有盤算。
金允文暗自琢磨:李成桂大王特意囑咐,此次觀瞻要多記多學,回去好仿照大明水師的法子操練朝鮮水師;松平忠政則滿腦子都是恐懼——聽說這“巨獸”是從海里捕來的,而倭國四面環海,若是大明水師不高興,會不會也把這等兇物引去倭國?
祭文宣讀完畢,老朱抬手道:“抬上來吧。”
話音剛落,百名名精壯士卒推著特制的木架,緩緩從太廟偏殿走出。
木架上,正是那具被精心清理過的巨鯨骸骨——經過工匠打磨,骨骼上的殘肉已被剔除干凈,露出象牙般的白澤,脊椎骨如同一排連綿的骨柱,頜骨大張,仿佛要吞噬天地。
陽光灑在骸骨上,折射出冰冷的光澤,光是那丈高的骨架,就足以讓人心頭發顫。
“嘩——”
廣場上瞬間響起一片抽氣聲。
諸國使者更是驚得臉色煞白,不由自主地后退了半步。
金允文猛地瞪大了眼睛,手里的笏板差點掉在地上。
他在朝鮮見過最大的動物是老虎,可跟這巨鯨骸骨比起來,老虎簡直像只貓崽。
他下意識地抬頭看向那根最長的肋骨,竟比他整個人還要高,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天……天吶……”
松平忠政的反應更夸張,腿一軟差點跪倒在地,幸好被身后的隨從扶住。
他生長在海島,見過最大的魚不過丈許,哪曾想海里竟有這般龐然大物?
那鋒利的牙齒、粗壯的脊椎,讓他瞬間想起祖輩傳說里“吞噬船只的海怪”,臉色慘白如紙,嘴唇哆嗦著說不出話來。
暹羅使者雙手合十,對著骸骨連連作揖,嘴里念念有詞,像是在祈求神佛保佑。
他們國處熱帶,見過大象、巨蟒,卻從未想過海洋里藏著如此駭人的生靈,只覺得這簡直是神跡。
安南使者更是嚇得縮起了脖子。安南多山地,百姓鮮少出海,此刻見了這比戰船還大的骨架,腦子里只剩下一個念頭:大明連海里的“山”都能捕獲,若是哪天不高興,要踏平安南豈不是易如反掌?
他偷偷瞥了眼老朱,見對方正看向自己,連忙低下頭,后背已被冷汗浸透。
老朱將諸國使者的反應盡收眼底,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意。他對身旁的鴻臚寺卿道:“給他們說說,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