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三個月眨眼即逝。
大明王朝也進入了洪武十九年。
近些年,大明可謂日新月異,對外先后剪除了云南元梁王與遼東納哈出,并且還征服了倭國,扶持李成桂取高麗而代之,大明也正式進入了疆域拓張與內外穩固的新階段。
北境威脅漸消,海東秩序初定,朝鮮稱臣,倭國臣服,周邊已無敢輕易挑釁之勢力,朝廷得以騰出手來整頓內政、興修水利、勸課農桑,更能將精力投向海疆開拓與遠洋貿易,帝國的影響力正沿著海陸兩路向更遠的地方輻射。
此刻御書房內,一眾軍機大臣齊聚,大將軍徐達、大都督李文忠、水師都督湯和、六部尚書等。
老朱坐在龍椅上面,太子標則坐在一旁。
擺在眾人面前的,則是一副巨大的堪輿圖,囊括了東亞、西亞與中亞。
“今日議事有三項國策。”
太子標開口奠定會議主題,群臣頓時神色肅穆。
“其一,錦衣衛奉命調查中亞局勢,偽裝成商隊前往帖木兒帝國探查,事實證明這個西方鄰國并非我們以為的那么簡單。此刻其國主帖木兒已平定中亞群雄,正挾戰勝花剌子模、征服波斯的余威強勢崛起,其鐵騎踏遍阿姆河與錫爾河流域,都城撒馬爾罕已成中亞樞紐,各國使節往來不絕。他一邊整飭軍備,一邊籠絡西域部族,南可窺印度,西能逼奧斯曼,擴張之勢銳不可當,絕非偏安一隅的弱國,而是足以與大明分庭抗禮的潛在勁敵。”
“此外,在帖木兒帝國以西的西亞,還有一個突厥后裔建立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正強勢崛起。此刻奧斯曼已攻占巴爾干半島大片土地,兵鋒直指拜占庭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此前更在科索沃戰役中重創歐洲聯軍,拜占庭帝國被壓縮在孤城周邊,險些滅國。其憑借強悍的陸軍與新興的海軍,掌控著黑海至地中海的商路,擴張勢頭迅猛,正成為歐亞交匯處不可小覷的霸權力量。”
太子標話音落下,整個御書房內頓時陷入了死寂。
文武眾臣全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曾經他們以為大明就是這天地中心,四夷皆為蠻夷,不足為懼,可朱高熾用蒙古西征軍橫掃歐亞的史實告訴他們,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遠方亦有強國,甚至能掀起席卷大陸的風暴。
此刻再次直面帖木兒帝國、奧斯曼等國強勢崛起的鐵一般的事實,那些根深蒂固的天朝上國觀念被狠狠沖擊,不少人仍舊覺得震驚與夢幻,仿佛眼前的堪輿圖與說辭,都超出了他們對天下格局的認知。
頓了頓,太子標再次補充道“遠的不談,單論帖木兒帝國與奧斯曼帝國,這兩國與我大明相比,疆域、國力、軍事、經濟等各方面,都不輸我大明,甚至某些方面還猶有過之。”
“帖木兒帝國橫跨中亞、南亞,疆域遼闊堪比大明,其騎兵精銳久經戰陣,沖擊力冠絕歐亞;奧斯曼帝國掌控歐亞商路咽喉,火器運用已具規模,軍事擴張勢頭更盛于當下大明。經濟上,帖木兒壟斷陸上絲路貿易,奧斯曼則借地中海航運積累巨富,皆有與大明抗衡的底氣。這般實力,絕非尋常邊夷可比。”
此話一出,氣氛更加凝重了幾分。
徐達皺著眉頭開口道“奧斯曼帝國不用考慮,遠在小亞細亞,與大明相隔數萬里,中間隔著無數國度與山川,斷無東進之理;即便是帖木兒帝國,距離我大明也是萬里之遙,且這中間還夾著一個東察合臺汗國,作為天然屏障阻隔其東擴之路,他們絕不可能輕易越過這片廣袤的中亞腹地向東發起進攻。”
“眼下看來,這些遠國的威脅尚在天邊,似乎無需過分憂慮。”
徐達可是大明第一名將,以他的戰略眼光當然不難看出,大明其實根本不必擔心這兩個中西亞的霸主帝國。
最簡單的道理,就算帖木兒盡起大軍東征大明,長達萬里的征程,要穿越戈壁、沙漠、雪山,光是糧食輜重的輸送就足夠讓人絕望——沿途無城郭可補給,無水源可依托,大軍未到,糧草已竭,不等抵達大明邊境,便會因饑寒疲憊而自行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