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的黃金一部分是來源于金礦,還有就是他們在絲綢之路上的貿易所得。
除此之外,還有與天竺,泥婆羅等國的交易,信徒的朝貢。
黃金在吐蕃是財富和身份地位的象征,多為吐蕃王室貴族所大量使用。
如金象,金人像,純金的酒杯,花瓶等等。
在吐蕃黃金是外交手段的一種,比如為了祝賀大唐征戰遼東勝利,祿東贊來進攻的一座七尺高,可盛酒三斛的大金鵝。
還有跟大唐魚符一樣作用,用來調兵的信物,七寸金箭。
宗教儀式上的器皿等等。
就連官員的制服也用到了黃金,其官之章飾,最上等用瑟瑟,其次便是黃金。
這足以證明黃金在吐蕃大為廣泛使用,存量也不少。
可再多也架不住這么往外掏,一千斤,一萬斤,對于松贊干布來說也不是小數目。
“贊普息怒,這一萬斤黃金是被紀王訛詐去的,當時在朝堂上商談和談之事,
哪只紀王站出來從中作梗,并嚴明一萬斤黃金他便不再阻撓,臣當時無奈只能應允。
后來和談之事擱置,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沒成想今日紀王舊事重提。
并且還出威脅,若是不給,恐怕贊普想要去和談也不是那般容易。
紀王在大唐皇帝面前說話還是很有分量的。”
祿東贊解釋道。
他也不想給,可是沒有辦法。
“可這也太多了,給一千斤還不行,張口就是萬斤,你知不知道萬斤黃金有多少?
就算是王室也不一定能夠拿的出來。”
松贊干布咬牙切齒,他都快要瘋了,一萬斤黃金,別說是在他們吐蕃,就是在富裕的大唐恐怕也是一筆巨大財富。
這位小王爺是怎么敢開口的呢?
“贊普,臣也是無奈之家啊,當時紀王聲稱要拿出三百萬貫作為軍費攻打吐蕃,為父報仇。
當時臣看得出來,大唐皇帝頗為意動,臣若不答應紀王,恐怕現在兩國已經交戰。”
祿東贊慌忙解釋。
“三百萬貫?笑話,大唐一年賦稅才多少?他一個親王就能拿出來三百萬貫?
我吐蕃一年的賦稅也不過這個數而已。他不過是虛張聲勢蒙騙你罷了。”
聽到祿東贊的解釋,松贊干布嗤之以鼻。
真是笑話,大唐在富裕,一年稅收五六百萬貫就不錯了,他們吐蕃一年也就這個數。
這可是國家稅賦,他個人還能拿出來三百萬貫?
唉~~~~祿東贊安西嘆息,吐蕃距離太遠,傳遞消息很是耗費時間,所以每次傳回去的都是一些重要的信息。
跟國策無關的也只是一筆帶過,比如說李慎,也就只是說他奸詐狡猾,說道財富也是一句富可敵國。
從來都沒有寫過具體的一些事情。
而且沒有親眼所見,就算是寫了,松贊干布也會覺得祿東贊是道聽途說,夸大其詞。
可他不同,他來過大唐好幾次,每次來都有著極大的變化。
震驚的同時,也讓祿東贊感到了害怕,他是真正看到了大唐的強大。
“怎么?你還有什么話要說?”
看到祿東贊不說話,松贊干布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一定是祿東贊被紀王所蒙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