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信“呸”了一聲:“屁的交集,呸呸呸,讀書人說這個有辱斯文。那開封府尹對我兄弟三人都頗給面子,不曾想這駙馬爺卻說今年的狀元郎會是他。哼,為什么會是他,他的文采有我兄弟三人好么,還不是主考官營私舞弊。”
“就是,定然是駙馬收買了主考官,不然他怎地如此自信。”
“沒錯,駙馬不是東西,這倆主考官加倍不是東西!”
這……這三個人還真的就是個智障。蘇紳和梁適感覺智商受到了摩擦,早知道就不過來了。
梁適再也忍耐不住:“夠了!你們三個無知小人,當今科考試題尚未定論,駙馬爺與主考官從無交集,何來營私之說,何來舞弊之談!”
“你、干你什么事!”劉沔等三人拍桌而起,他們早就看這個梁適不順眼了。
原本客客氣氣的蘇紳也跟著站起來翻臉道:“你們三個蠢材,駙馬爺并未參加今年科考,何來高中之說!不忙告訴三位,今年的科考,你們三人定然榜上無名,不信咱們走著瞧!梁兄,咱們走!”
梁適氣的一甩袖子,和蘇紳二人拂袖而去。剩下劉邕等三人面面相覷,不明所以的為何他二人如此動怒。
“這是,這倆人還未通報姓名呢。”胡信說了句。
劉沔一屁股坐了下來:“管他呢,喝酒!”
這兄弟三人自命不凡妄自尊大,轉眼間,科考日期臨近。
科舉,是每年的國家大事。主考官并不代表出題官,試題事先在翰林院出題。由皇宮侍衛層層把守,自出卷之前,凡是進了翰林院的試題官不得踏出翰林院半步。
吃喝拉撒都有人送進去,直到他們出完試題,然后送到考場給士子們做題。考試完了,這些出題官才能離開翰林院獲得自由。
為什么這么做,就是要為了防止科場舞弊。
北宋初年的一次會試,錄取進士十人、諸科二十八人。按照慣例,在錄取結束后他們進入講武殿向太祖皇帝謝恩。
趙匡胤那天可能也是閑的,在講武殿就和眾考生開起學術研討會來。這一開不要緊,誰知道進士武濟川和劉睿二人回答問題時經常結巴、不及義,惹得趙匡胤很是惱怒。當場罷了他們的進士。
這時,有一個落第進士請求覲見,他舉報說主考官李昉徇私舞弊、取舍不當,這個武濟川和李昉就是同鄉。趙匡胤向盧多遜求證,盧多遜也不嫌事大,當場就把李昉供出來了。
趙匡胤大怒,當即把落第的士子重新召來,年時后挑了195人和錄取的36人重新考一場。
結果這把下來原先錄取的36人中居然有10人被擠下去了。
揭榜后朝野震動,趙匡胤把以李昉為首的負責考試的官員全部貶謫。
這還是太祖皇帝開恩,換成明清時期,科場舞弊哪有那么容易把你貶謫,抄家砍頭都是輕的。
劉邕、劉沔、胡信兄弟三人也來到了考場參加科考,然后他們就傻眼了。
不是冤家不聚頭,這兄弟三個只感覺大事不妙。世上,怎有這般的巧合。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