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燭在古代算是奢侈品,《西京雜記》中記載,漢朝時南越向高帝進貢的貢品當中有蠟燭,有說法認為當時在寒食節禁火的時候君王賞賜給侯爵以上的官員、上品官員以蠟燭,說明當時的蠟燭極為稀少。
到了南北朝時期蠟燭稍微應用得普遍了一些,但也主要是在上層社會,而不是一般的百姓家照明用的。
唐朝時也記載了在晉州上貢時的貢品當中有蠟燭,另外唐朝的官員還專門設置一個官員來管宮廷蠟燭。
宋朝記載有當時和西夏的邊境貿易中,交易的用品就有蠟燭。蠟燭作為外貿、對外交換的一種東西,說明雖然當時用的比較普遍,但還是比較珍貴的。
直到明清以后,蠟燭才漸漸地走入了尋常百姓家。
像是宮廷王宮,用的是昂貴的蜜蠟,而尋常百姓家能用得起油燈就不錯了。
宋代經濟發達,已經有許多飼養蠟蟲獲得蟲蠟的蠟民。由于白蠟蟲繁殖快產量大,所以成產出來的蟲蠟可以獲得相當的利潤。
而蠟燭除了供應本國消費,也是榷場貿易必不可少的。
但有一點,孫星云發現這個時期的蠟燭制作有問題。
唐代詩人李商隱有“何當共剪西窗燭”的詩句。詩人為什么要剪燭呢?當時蠟燭燭芯是用棉線搓成的,直立在火焰的中心,由于無法燒盡而炭化,所以必須不時地用剪刀將殘留的燭心末端剪掉。這無疑是一件麻煩的事。
而趙禎也終于下旨,賜婚!
這對衛國公府來說,實在是天大的喜事。
孫崇文心里樂開了花,兒子娶親了,石家有后了。
重要的是孫星云活過來了,而且娶的還是公主,長公主。
作為官家的心頭肉,惠國長公主趙盼盼那可是所有人都掌中寶。
沒想到最后便宜了這個敗家子,想想倒也沒什么,畢竟趙盼盼當年的并也是孫星云救的。
日久生情,以身相許這種事總是讓人津津樂道的。
可孫星云其實并不想這么急著迎娶趙盼盼,因為張夢縈的事讓他一時無法這么快釋懷。
但他是在西北立了大功的,回來辭了官拒了賞,難免惹人議論紛紛。
如今都知道他被官家賜了婚,馬上就是駙馬都尉了,所有關于他的流蜚語都煙消云散了。
孫星云實在是當夠了這個官,他任的那些官職都是虛職,好不容易弄了個征西大元帥還是趕鴨子上架,并非自己所愿。
如今好了,所有官職都擼下來了,直接給了個駙馬都尉,駙馬爺的名頭比什么都吃香。
駙馬都尉,虛職。宋代駙馬都尉秩從五品,官職不高,可是卻夠囂張,因為你已經是皇親國戚了。
公主殿下一般都有封邑,而且由皇帝賜給甲第,既非常華麗的住宅、山莊、園池,允許設自置官吏,這種官吏被稱為家令、私府丞、食官等。
《宋會要輯稿》帝系八之五至七詳列了公主出嫁時皇帝賞賜的物品清單,計有數十項,其中最突出的是銀萬兩,錦綺羅綾紗縠千匹,涂金銀器二千兩,生綾二千匹,錢二千貫,金合二千三百兩。飾房用金器千三百兩,銀器萬四千兩,錦綺羅綾紗縠絹六千疋,錢四千貫。另內庫支給金器百兩,銀器千四百兩。其總價值超過十萬貫。
巨厚的賞賜,顯赫的地位,使得他人羨慕不已。
接下來就是定婚期,擇日而嫁,誰知道這個時候卻出事了。
永遠在不該出問題的地方出問題,孫星云好在,對此已經習慣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