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里,燕然面沉似水,淡淡地問道:
“既是如此,還請天子告知,這次南征如何排兵布將?”
宋徽宗聽見燕然這話,便是心中一動。
因為燕天行沒說答應掛帥南征,而是問他如何排兵布將。
顯然燕然也注意到了,兩位大帥并列,是要分他的功勞!
所以這小子會不會撂挑子不干,也很難說!
因此宋徽宗擺手示意,讓一個人站出來解說。
可是當朝臣中走出來一位五十來歲的官員,臉上卻是一根胡子沒有……居然又是一個太監!
他媽的老子今年命犯太監……燕然正在暗自皺眉。
就見這老太監捏著公鴨嗓說道:“這次動兵事關大宋國運,務必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平滅叛軍!”
好么,上來就起高調啊……
燕然正在想著,那老太監繼續說道:
“禁軍皇城司有護衛京畿之責,輕易不能動用,因此禁軍馬軍司、步軍司各出兩軍。”
“馬軍司龍衛、驍捷兩軍,步軍司神衛、虎翼兩軍,揀選精悍敢戰之士,一共出兵八萬!”
“擬任命本官出任江淮荊浙宣撫使,南征大軍右帥。燕國公燕然為兩浙制置使,南征大軍左帥,共同出兵討伐江南!”
當他說完了之后,還向燕然看了一眼……雙眼中目光凌厲,氣勢逼人!
這樣的安排,除了讓人罵娘之外沒什么可說的。
燕然本來應該是執掌大軍的元帥,可是從官職安排上看,這個家伙竟然比他還高了半頭。
他是江淮荊浙宣撫使,燕然是兩浙制置使……也就是說燕然名義上負責的區域只有他的四分之一,而且這兩浙路還不是燕然全部說了算。
一股怒氣從燕然心里猛地勃發出來,他卻淡淡地一笑!
等這老太監念完了任命,他還等著燕然領旨謝恩呢……
上面的宋徽宗也在看著燕然,想著他到底會不會俯首帖耳,接下這個差事?
可燕然卻淡淡地問道:“還未請教……這位大人是誰?”
這一下,滿朝堂的人都差點笑噴了,連宋徽宗都是啞然失笑!
剛剛這個太監威勢拉得倒是十足,奈何人家燕然根本不認識他!
居然還當殿問了出來,這就有點尷尬了……
“常德軍節度使譚稹!”
這太監顯然也被燕然激怒,隨即報出了自已的名字!
哦……原來是你!
此時燕然才恍然大悟,這個人他還真知道!
說實話在北宋一朝,讓太監領兵還真是一點兒不稀奇。
靠著軍功升上去的太監,也不僅是童貫而已。
其實在歷史上,這個譚稹和童貫齊名,都是被天子委以重任,出去帶領過大軍的人物。
只不過童貫的名字之所以這么家喻戶曉,實際上是沾了《水滸傳》的光……
燕然記得歷史上,金國入侵的初期,朝廷為了防備金國,先后在北方防線上建立了三支新軍。
其一是童貫建立的“常勝軍”,又被稱為“怨軍”。其二就是這個譚稹建立的“義勝軍”。
第三支則是童貫用西軍將士作為基礎,建立的“勝捷軍”。
……然后金國大軍一打過來,這三支被朝廷寄予厚望的“常勝、義勝、勝捷”三軍,就齊刷刷全投靠了金國!
徒耗錢糧,不但一點用沒有,反而還把大片國土和防線丟給了金人。
因此這個譚稹也和童貫一樣,活生生把自已活成了個笑話……
不過在歷史上,他倒是真和童貫一個為主一個為副,去江南征討方臘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