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位之爭總是殘酷而又無情的,楊勇想要坐上那個位置,必定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而這個代價....楊勇已經無所謂了。
至于其他的?
不過是些許風霜罷了。
在獨孤氏、晉王以及皇帝的聯手攻伐之下,雖然大部分的朝臣以及學宮中的博士都十分厭惡孔嚴日,但孔嚴日卻依舊是成為了大隋洛都學宮的教諭、博士。
而“新儒學”也成為了大隋的主流思想之一。
是的。
提出新儒學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曲阜孔家的人,他們當初被張角以及之后的大乾皇帝所打壓,一直蟄伏,而在看到了陳氏的動作之后,他們覺著自已出山的機會已經到了。
這就是最好的時機!
因此,孔氏的幾個當家之人左右商議了一下最后研究出來了這個“新儒學”,實際上也不是研究出來,而是從當年的故紙堆里面扒拉了出來這個新儒學。
這其實是當年董仲舒儒學的廢稿——因為當初的陳氏太過于強勢了,所以董仲舒壓根沒有敢把這個東西拿出來。
如今拿出來,自然是為了討皇帝歡心的。
他們也的確是做到的。
曲阜孔氏再次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家族之一,甚至一度成為了在民眾、以及一部分儒家弟子口中能夠和陳氏相提并論的家族。
這也是孔氏的目的。
也是楊堅的目的。
........
秦王府
王一舟神色中帶著調侃的說道:“陳兄,你瞧瞧,這些人幾乎都是要把孔氏吹捧成和陳氏一樣的存在了。”
陳亦舟倒是不在意:“這又有什么呢?”
“畢竟孔氏是從當年春秋戰國時期流傳下來的家族啊,到了如今也已經一千多年了,他們本身就比陳氏的傳承更加有底蘊。”
謝子升只是有些好奇:“難道陳兄不生氣?”
陳亦舟一邊為這兩人倒茶,一邊說道:“這有什么生氣的呢?更何況,將他們吹捧到這個地步的,不只是他們自已,還有陛下。”
他的語氣中帶著些玩味的說道:“陛下想要推出一個足以和陳氏抗衡的家族,以此來制衡陳氏的勢力。”
“普天之下,能夠做到這一步的,只有孔氏了。”
“所以孔氏的出現是必然的,只是或早或晚,如今才出現,我都已經為陛下的耐心感覺到震撼了。”
王一舟撇了撇嘴,他看著陳亦舟說道:“陳兄啊,你實在是太過于無趣了。”
他們二人也早就看出來了孔氏出現的“時機”實在是太刻意了!
怎么剛剛科舉制出現,孔氏就出現了?怎么剛出現,就拿出來了三綱五常學說?創始了新的儒學?怎么剛出現皇帝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表示贊同,而晉王也開始支持?
這世上哪里有這么巧合的事情?
一次是巧合,兩次是巧合,三次還是巧合?
若是相信的人,只怕早就是被埋在層層疊嶂的白骨堆中了。
孔氏的出現是皇帝刻意造就的,甚至這個所謂的三綱五常學說只怕也是在皇帝的幫助下,孔氏才找到的。
為什么?
因為皇帝需要制衡陳氏!哪怕此時的皇帝信任陳氏也是一樣。
一個家族中,有人站在朝堂之巔,有人站在世家之巔,有人手握重兵,有人則是名滿天下,有人更是占領了文化的領域。
這樣子的家族,皇帝會不害怕?
從前陳氏未曾掌兵的時候,皇帝或許還不那么的忌憚,但如今.....陳安民手中可是也有著二十萬大軍!
總要有人出現的。
那么問題就來了,為什么是孔氏?
因為整個華夏,如今只有孔氏有這個條件!
想要制衡對抗陳氏不落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