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正欲死戰,大王何苦先投降?
可此時,就連站在便便角落里面的梁王都是小心翼翼的往后退了兩步,他方才雖然也是支持贊同賈誼出列的,但此時看到了自已老爹的眼神,就不敢再跳了。
而他沒有看到的是,在他往后退去的時候,劉恒看著他的眼神更加的冰冷而又失望了。
在劉恒看來,他在吳王的面前丟人其實是小事,若是這個時候的梁王有勇氣和擔當站起來,同樣的彈劾太子,他反而是會高看梁王一眼。
畢竟能扛事。
可現在這算是什么?
一條路走到一半了,身上已經黑不溜秋的了,但卻不敢繼續往下走?
這簡直是讓他太過于失望了。
........
文帝十二年冬。
吳王世子死在了長安城中,吳王甚至不敢說什么,只是上書請罪,好在皇帝仁德,并沒有追究吳王世子辱及高皇帝的罪行。
然則吳王卻問心有愧,自請削封地食邑三城。
劉恒再三推辭之下,終于是無可奈何的接受了這三座城池,并且將其與一旁的會稽郡合并成了一個郡,并且交由時任會稽郡守的陳則管轄。
而就在文帝十三年的春天,吳王終于回到了自已的封地當中。
.........
時間匆匆流逝,就在文帝十四年的冬天,一直在京都之中沒有回歸自已封地的梁王,也終于被皇帝一紙詔令送回了自已的封地中。
有傳聞,這道圣旨下發的時候,皇后還想要找皇帝求情,希望能夠讓梁王在自已的身邊再陪伴自已一段時間,可卻被皇帝拒絕了。
或者說,不僅僅是簡單的拒絕.....
皇后被皇帝斥責,并且下令在宮中禁足三個月,期間不得出長樂宮半步。
這已經是很重的責罰了。
........
時間匆匆流逝,陳朗在所有的事情得到了解決之后,像是松了一口氣一樣,不知為何就病倒在了床榻之上。
正是在文帝十五年的冬天,陳朗在床榻之上病逝了。
這對于陳朗來說并不能夠算是一個壞消息,畢竟陳朗的年歲并不算小了。
劉恒在得知陳朗逝世的消息之后,十分悲痛,特意再次追封陳朗為“秦王”,算是享受到了與他的父親“陳喜”一樣的哀榮。
而這一次的秦王哀榮并不局限于太廟之中,皇帝是實打實的以秦王之名為陳朗下葬的。
這也算是一個較為特殊的事情了,因為陳氏有“魏王”以及“秦王”的封號,但卻是在兩個時期,所以后世的史學家在記錄陳氏歷史的時候,也將其分為兩個階段。
在陳喜逝世之前,記錄為《魏王世家》、在陳喜逝世之后,記錄為《秦王世家》。
陳朗逝世沒有多久,陳平、周勃便相繼離世了,兩個人好似是在和陳朗憋氣,看誰能多活一段時間一樣。
最后的勝利者當然是陳平和周勃了,畢竟他們是陳喜那一輩的人了。
.......
時間一眨眼便來到了文帝二十年的冬天。
在這一年,文帝終于因為常年的疲憊而病倒了,這一病倒....便如同山崩一樣。
床榻上
劉恒勉強睜開雙眼,眼眸中帶著疲憊:“啟兒?”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