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建德有將帥之才華,帝王之格局,李世民亦如真龍下凡,才華出眾,超群絕倫。
二者相斗堪稱龍虎之搏,不分高低。
戰爭一開始,便斷斷續續地持續了一整年。
幸而,李世民心向明君之德,又謹記陳家與天下黔首相同的立場。
在這一年中,以軍法約束唐軍。
絕不允許打擾百姓,侵占百姓的錢財糧布,更不許做出什么強搶民女的臟污事來。
違者一律軍法處置,打死不論!
更沒有沿途強征兵役。
他將百姓放在心上,百姓也自然會將他放在心里。
百姓們自發送米送衣,有志向的男兒更是爭先恐后地想要加入軍隊,建功立業。
這仗竟是越打越順。
李世民也深深地領悟到了何為“民為水,君為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感悟越深刻,便越能意識到陳家先祖的高瞻遠矚,與陳家的深不可測。
反觀竇建德。
他雖害怕惹得陳家出手,下了命令讓軍中將士莫要殘害百姓。
可到底沒有李世民盡心竭力。
漸漸地,也就失了民心。
玉門關下。
大崇軍隊死得死,傷得傷,跑得跑,降得降。
竇建德身上的盔甲已是破碎不堪,花白蓬亂的頭發披散在肩,嘴唇蒼白干裂,整個人宛如一只喪家老犬一般。
他將長劍橫于脖頸,嘆道:
“我這一生,出身卑賤,卻也曾登臨帝位。”
“回顧往昔,唯有兩處懊悔。”
“其一,交友不慎,用人不淑。”
“其二,未曾悟透陳公之用意,未曾明白家國天下,以人為本的道理。”
“今日成王敗寇,竇某不求茍活,只求大唐能在竇某死后,善待竇某的這些兄弟,將大崇百姓與大唐百姓一視同仁!”
語罷,血濺三尺。
一屆梟雄,終了結于此!
……
公元618年,唐滅崇,一統天下。
李淵登臨皇位,年號武德。
在無命閻王的狠辣手腕之下,一眾跋扈豪奢的門閥世家被滅了七七八八,余下的那些,也都一改往日之得意高調,紛紛夾起尾巴過日子。
整個大唐一片海晏河清,安定祥和。
凡有助于大唐建立的有功之臣皆論功行賞,賜下官位與爵位。
唯有陳家,明面上未有半點好處。
但世人皆知。
皇帝并未是厭棄陳家,而是對陳家尊敬至極,敬仰至極,方才愈發謹慎小心,輕易不敢有任何舉動。
……
武德元年,八月十五。
白日里,陳家一眾子弟皆恭敬地送上節禮,給陳亦舟磕頭賀節。
他們心中清楚,陳亦舟正是陳家的命定之人。
若沒有陳亦舟。
陳家雖未必會在隋唐更迭中徹底隕滅,卻也絕對不會有如今超然于世的地位。
陳家家訓,便是家族一脈傳承的根基。
所有陳家子弟都恨不得將陳家家訓刻在心上,每日早中晚三次誦讀。
牢牢記住,即便不能為家族帶來榮光,也絕不能成為導致家族走上下坡路的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