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頓了頓,聲音微微發顫:“可這幾個學生……就是不退。她們說,這是她們攢了三個月生活費才買到的票,是她們唯一能見蘇婉一面的機會。今天一大早就從外省趕過來,連早飯都沒吃,就為了能早點進場。現在你說沒票了,她們哪能接受?”
他攤開手,眼神里滿是無奈:“這事兒真不賴我啊!是場館臨時改方案,是導演拍板撤位置,我就是個執行的。可她們不找導演,不找節目組,就堵著我哭、鬧,我……我也是打工人啊。”
他說著,聲音低了下去,眼底泛起一絲紅。
他不是冷漠,而是太清楚這個行業的規則,出問題時,總得有人背鍋,而背鍋的,永遠是那個最無力反抗的人。
就在這時,短發女孩萱萱猛地抬起頭,眼淚還在臉上未干,聲音卻帶著倔強與悲憤:“那你們就不該把那三張票放上去賣!你們明知道會變,還賣!我們買到了,就是我們的權利!憑什么說取消就取消?我們不是黃牛,不是投機倒把,我們是真心喜歡蘇婉的人!”
她聲音顫抖,卻一字一句砸在地上:“蘇婉這場……幾乎沒粉絲來了。你們知道嗎?她最近的熱搜都是黑的,代掉了,綜藝被剪,連粉絲超話都快沒人簽到了。如果我們再不去,她要怎么辦啊?她會以為……全世界都不要她了。”
最后一句,她幾乎是哭著喊出來的。
那一刻,她不再是那個無理取鬧的“鬧事粉”,而是一個在偶像低谷時,仍想用自己微弱的光去照亮對方的少女。
她知道自己的力量渺小,但她不愿放棄。
粉絲就是這樣。
他們把偶像的成敗當作自己的成敗,把偶像的冷暖當作自己的冷暖。
他們會在深夜刷數據,在寒風中等接機,在輿論風暴中挺身而出。
他們不是不知道現實的殘酷,而是寧愿相信,愛可以逆轉命運。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有些人,或許根本不需要這份愛。
有些人,把粉絲的喜歡當作理所當然,把應援、打投、控評當成圈錢的工具,把“陪伴”當作可以反復收割的情緒資本。他們享受著光芒,卻從不真正看向那些為他們舉燈的人。
就如蘇婉。
她或許曾有過真誠,但在這場名利的游戲里,她漸漸忘了初心。
她不再回應粉絲的留,不再感謝應援,甚至在公開場合對粉絲的付出輕描淡寫。她開始依賴資本、依賴話題、依賴爭議,而把最純粹的支持者,晾在了角落。
可這幾個女孩不知道。
她們依舊相信,只要她們在,蘇婉就不會倒下。
她們是無辜的。
她們的執著,不是愚蠢,而是在成人世界早已學會妥協時,她們仍選擇相信純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