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也開門見山,首先,我不想要類似于《小院人家》這種類型的本子,說句不中聽的話,你們都拍第二部了,我們再拍一部,一來內容同質化,二來嘛,有炒冷飯的嫌疑。”
高遠點頭表示理解。
王扶林推了推眼鏡,繼續道:“第二點,我想要打破常規、推陳出新,不能走樣板戲的路子,最好是……高總你寫得了歷史題材的本子嗎?”
高遠一笑,反問道:“您想要哪個朝代的故事?”
王扶林說道:“唐朝、宋朝、明朝,只要不是遠古時代的都行。”
高遠想了想,道:“正劇的本子不好寫,戲說劇我倒可以試試。”
他腦子里歷史題材的電視劇太多了,近的有康熙、雍正兩大王朝,往遠了說《大秦國之裂變》《漢武大帝》《武則天》《大明王朝1956》也信手拈來。
當然這些大劇他都不想寫,因為不合時宜。
王扶林對高遠提出的“戲說劇”這個概念很感興趣,問道:“什么叫戲說劇?你能給我詳細說說嗎?”
高遠摸出煙來遞給他一根,自己也叼了根點了,道:“從詞語結構上說,‘戲’字表明戲劇化處理,‘說’強調敘事過程的再創作。
有點兒深了……
說白了,就是對歷史題材的虛構化演繹。”
田壯壯突然插話道:“我明白高老師的意思了,打個比方說,抻出某個歷史人物來,把他做過的事情在尊重歷史的情況下進行一定程度的改編,從而形成一個全新的故事。”
高遠笑笑,道:“導演就是導演,領悟力太高了。”
田壯壯嘿嘿一笑,道:“您捧了。”
王扶林也理解高遠的意思了,道:“我也打個比方,比如說,從某種意義上說,《聊齋》就是一部歷史戲說劇,因為現實生活中是沒有鬼神存在的,那都是蒲松齡杜撰出來的。
我們若是拍《聊齋》,能說是尊重歷史嗎?
肯定不能,那就可以把它歸類到戲說劇的范疇中去。”
高遠搖搖頭,道:“也不準確,嚴格說,《聊齋》應該屬于古裝志怪劇。”
王扶林若有所思地咂摸咂摸,眼睛忽地一亮,道:“你這個分類太貼切了,沒錯,市井民間、奇詭異現,確實應該歸類到古裝志怪劇這個類型中去。”
“那高老師想好要給王導寫個什么本子了嗎?”田壯壯特感興趣。
高遠最令大家信服的是,他總有奇思妙想。
高遠笑道:“寫個劉羅鍋的故事怎么樣?”
“劉羅鍋?你說的可是乾隆朝的宰相劉墉劉石庵?”王扶林見多識廣,知識面很寬。
“對,就是這位乾隆朝的大書法家劉石庵。”
“倒是個相當好的題材,我能問問你打算從哪里入手寫嗎?故事主題是什么?”
“從劉墉進京趕考寫起,故事主題是君臣斗。”
王扶林哈哈一笑,道:“有趣!相當有趣!你多長時間能夠寫完?”
高遠笑道:“最多一個月就能給你稿子。”
“這么快?”
“高老師寫劇本最大的特點就是又好又快,這您放心就行。”
“那好吧。”
“王導,我的稿費……”
王扶林尷尬一笑,道:“我知道高總創作的劇本質量上乘,價格不菲,不怕你笑話了,央視是個吃財政的單位,沒啥創收項目,經費就不多。”
“所以給不了我太多稿酬?”
“是的。”
高遠笑道:“那我們就換一種合作方式,這部劇由紫禁城影業和央視共同主導拍攝,版權共享,拍攝完成后往外賣版權,不管賣多少紫禁城拿一半。
稿酬嘛,我分文不收。”
其實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高遠給自家公司創作的劇本,公司也會按照一個電影劇本5000塊錢支付給他,電視劇一集100塊。
相當于他寫的這部電視劇,還是從版權費里支出。
王扶林聞,正色道:“這事兒我做不了主,得回去向領導匯報過后才能給你答復。”
高遠從善如流,“成,那我等您消息。”
這時候,李少紅過來說道:“高老師,導兒,演員都準備完畢了,可以開始拍攝了。”
田壯壯看看高遠。
高遠說:“那就開始吧,剛好王導過來了,請王導給咱們指導指導工作。”
王扶林道:“不敢不敢,我學習學習。”
田壯壯笑道:“好,那就開始吧。”
李少紅招呼一聲,演員們開始集中。
攝像機也架了起來。
今天拍攝的內容是,沈建林消失多年的初戀女友突然打來電話,老同志煥發了第二春激動不已,滿懷希望跟老情人舊夢重溫時,老情人到了家里告訴他一個險些讓他背過氣兒去的消息。
“咱倆有個兒子!”
革命了一輩子的沈建林大驚失色,在老情人編造的謊中勉為其難接受了這個殘酷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