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沒等他們這口氣喘勻,李徹又開口了。
而這一次,李徹的語氣變得頗為誠懇:“諸位皆是詩禮傳家、飽讀詩書之士,見識廣博。”
“朕如今有件難事,還需要諸位集思廣益,幫朕想個好辦法才是。”
眾家主的心瞬間又提了起來,強擠出笑容:“陛下但有差遣,我等萬死不辭!”
嘴上如此說,眾人心中卻警鈴大作。
也不知這煞星又要出什么幺蛾子,聽著就不像是什么好事。
李徹嘆了口氣:“我奉軍將士勇猛善戰,近日以來連克強敵,收復大片河山,形勢一片大好。”
“然,軍中多是行伍粗人,識文斷字、通曉政務者甚少。”
“如今地盤越來越大,治理人才捉襟見肘,實在令朕頭疼啊。”
聽到這話,幾位家主眼中瞬間爆發出驚喜的光芒。
來了!果然來了!
無論是誰當皇帝,哪怕是李徹這煞星,終究還是離不開我們世家!
治國平天下,豈能無人?
而人才,絕大多出自世家。
如此看來,交出財產只是破財消災,這官職和權力的根子,皇帝還是不敢輕易動搖的。
而他們之所以最終選擇屈服,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李徹沒有讓他們交出藏書。
畢竟世家積淀的人脈、知識和教育資源,才是真正的根基,這些可不是金銀田產能衡量的。
薛昶連忙接口,語氣都熱切了幾分:“陛下所慮極是,治國之道,首在得人!”
“我洛陽各家雖不才,但族中子弟自幼研讀經史子集,于政務經濟略知一二,若蒙陛下不棄,愿為陛下效犬馬之勞!”
其他家主也紛紛表態,恨不得立刻把自家兒孫全都推薦上去。
甚至有人開始盤算著借此機會,能否毛遂自薦一番,親自留在新皇帝身旁,為家族爭取更多利益。
家主們心中重新燃起希望,而李徹接下來的話,卻像一盆冰水落下,將他們澆了個透心涼。
“既然諸位深明大義,那便如此定了吧。”
“煩請諸位回去后,統計一下族中所有十四歲以上、四十歲以下的男丁,無論嫡庶,全部送到軍中報到。”
他頓了頓,看著瞬間僵住的眾家主,微微一笑:
“朕軍中正缺大量書記官、文書、參謀等職,急需爾等世家英才前來效力,這也算是人盡其才,為國出力了。”
此話一出,整個大堂鴉雀無聲。
幾位家主如同被施了定身法,臉上的笑容徹底凝固。
他們瞪大了眼睛,看著上面那個笑容和煦的年輕皇帝,簡直像是看到了從地府跑出來的惡鬼。
十四歲到四十歲,還特么所有男丁!
這哪里是求助?這分明是要將世家未來幾十年的人才根基一網打盡啊!
把這些青壯年全部征入軍中,置于皇帝的眼皮子底下,世家還剩下什么?
只剩下一些老弱婦孺和空殼子,什么影響力、什么人脈,全都成了泡影!
李徹當然不是真的缺人。
奉軍作為他一手打造的軍隊,幾乎就是按照前世那個軍隊來組建的,掃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奉軍的基層軍官和士兵,文化水平遠超這個時代任何軍隊,更有完善的政委體系負責思想工作。
即便是普通的大頭兵,也認識一些簡單的文字,能看懂軍報。
他之所以強行征召世家子弟,目的非常明確。
一是將他們當做人質,讓這些世家不敢輕舉妄動。
二是釜底抽薪,徹底瓦解世家反抗的可能性,沒了這群骨干,世家這群老頭拿什么造反?
三是做給天下其他尚未臣服的世家看的。
逆我者,亡!
順我者,雖失其財,尚可存其族。
李徹深知,若每攻下一城,便對當地世家進行血腥清洗,固然是痛快的。
但久而久之,必然激起他們拼死反抗,甚至裹挾百姓,造成更多無謂的傷亡。
戰爭的目的在于止戈,在于建立新的秩序,而不是單純的毀滅。
正如那句話:戰爭結束后,政治家握手和,資本家賺的盆滿缽滿,只有母親在坍塌的廢墟里埋葬自己的孩子。
李徹不想做這樣的事。
給世家留一線生機,遠比逼得他們狗急跳墻要明智得多。
看著面如死灰的眾家主,李徹臉上的笑容依舊平和:
“怎么?諸位愛卿,可有難處?”
薛昶等人嘴唇哆嗦著,最終還是苦澀地回應道:
“我等......遵旨。”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