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謝恩過后,立刻閃入人群之中,消失不見。
以他的身份,的確不好在滿朝文武面前出風頭。
但在場的一眾官員還是將那張平平無奇的臉,深深刻在了心底。
守夜人乃是李徹權力的延伸,掌控國家機密、軍隊情報、百官輿情。
而張震又是守夜人的總管,說明其必為陛下心腹中的心腹,這層身份比侯爵更令人敬畏。
記不住是真不行啊,萬一哪天犯事到此人手中呢......
待到張震下去,懷恩再次端起圣旨,念道:
“張能,上前聽封。”
一名虎背熊腰的武將走出人群,從容行禮。
圣旨贊曰:“海疆猛虎,破浪先鋒。”
“征倭國,戰佛郎,親為先鋒,劈風斬浪。”
“水戰陸戰皆通,奇兵正兵兼善。”
“樓船所指,寇仇喪膽。”
“封,震海侯!”
張能此人知名度也不高。
他曾經是李霖的麾下愛將,燕軍武將之首。
后來李霖裁軍后,帶領燕軍精銳加入奉軍。
隨后又轉為海軍,擔任第四艦隊都督。
雖然不是李徹的從龍之臣,但卻是李霖的心腹。
兄弟二人好得穿一條褲子,李霖的心腹自然可以絲滑融入奉軍的體系中。
而下一位侯爵,同樣姓張。
“張雋,上前聽封。”
張雋乃是黎晟的部將,第三艦隊的都督。
曾經負責鎮守呂宋島,又在維護海軍航線上立下了功勞。
“昔鎮呂宋數載,率艦沖鋒,連破敵陣。”
“波濤萬里,盡顯虎賁之勇;海疆十載,屢建殊勛之功。”
二張皆是海軍之人,加上之前的解安,以及封公的黎晟,就是海軍四大都督了。
海軍最高統帥,人均侯爵以上爵位,足以看到李徹振興海軍的決心。
二張回歸原位,懷恩看向圣旨,侯爵名單只剩下三個名字了。
“贏布,上前聽封。”
一臉冷峻的贏布走上前來,其背后背著的寶劍,分外惹人注意。
此等朝會,按理說任何級別的將領都不能佩戴武器。
畢竟殿前佩劍,那是權臣的標配,是曹老板最愿意干的事。
而贏布不同,他那把‘靜默’長劍曾經是李徹的佩劍,乃李徹親手所賜。
這把劍一直形影不離,即便是在朝會上仍被特例佩戴,由此可見李徹對他的厚愛。
果然,懷恩接下來念出的圣旨,也證明了這一點:
“江湖游俠,仗劍天涯。”
“自此日夜相隨,屢救朕于危難。”
“多番救主,忠義雙全;五載相隨,初心不改。”
“江湖俠氣,化為報國之志;布衣之身,成就從龍之功。”
“封,順義侯!”
贏布乃是游俠出身,而當初和他一同加入奉軍的,還有曹沫、余讓、劉大封等人。
其中曹沫已經在攻高麗時戰死,追封名單中就有他。
而余讓、劉大封雖然還活著,但明顯混得不如贏布,也就是子爵、男爵的程度。
明明同時加入,命運卻完全不同,倒也令人唏噓。
懷恩繼續念道:“曲近山,上前聽封。”
曲近山立刻走上前,和贏布并列。
“天子近衛,肱股之臣。”
“每戰必隨朕左右,歷險總護駕周全。”
“忠勇可嘉,處驚不變。”
“封,順天侯!”
李徹四大近衛中,曲近山加入最晚,雖然功勞也不小,但終究比其他三人差一些,所以爵位最低。
不過,能以親將的身份混到侯爵之位,已經是非常不錯了。
也就是李徹念舊情,若是碰見摳門的君主,怕是一個子爵就打發了。
至于,最后一名侯爵,李徹給到了金義煥。
此人原為高麗將領,曾抵抗奉軍誓死不降,被李徹俘虜。
思想改造了一年多,直到高麗都徹底滅國了,才算是想開了加入奉軍。
后來雖然也立了一些戰功,但并不出挑。
之所以選他,是因為之前的侯爵中,沒有高麗人。
而高麗三國籍貫的士兵,在奉軍占比也不小,需要一些安撫。
“高麗驍將,迷途知返。”
“昔雖抗王師于鴨綠,然能審時度勢,幡然醒悟。”
“自歸順以來,身先士卒,鎮邊關處屢建奇功。”
“異族將領,赤心可鑒;棄暗投明,尤顯朕德。”
“封,康平侯!”
至此,下九侯的名單也已出爐:
文信侯諸葛哲!
輔順侯耶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