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數日光景。
鐵林堡便已招募了五百戰兵、五百輔兵。
登記在冊的勞工更是多達千余人。
整座戍堡內外人聲鼎沸,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戰兵們被嚴格編為十人一旗,五旗一隊。
每日天剛蒙蒙亮,便能聽見校場上傳來整齊的腳步聲與號令聲。
正副兩名總旗官手持令旗,在隊列間來回巡視,不時糾正新兵們的動作。
那些剛從田間地頭征召來的莊稼漢,此刻正笨拙地學著握刀持盾的架勢。
輔兵們則跟著經驗豐富的老輔兵,分散在各個工地指揮勞工干活。
北面谷地里的雜草已被鏟除殆盡,土地被夯得平整結實。
一排排臨時搭建的窩棚正在拔地而起。
這些窩棚雖簡陋,卻排列得整整齊齊,每排之間都留出了足夠的通道。
更遠處,整座谷地被規劃成幾個清晰的區域:
東面是整齊劃一的居住區,西面是熱火朝天的工坊區,南面是儲備糧草的倉廩區。
靠近北面谷口的最大一片區域,則是校場、兵舍和兵庫的范圍。
雖然處處都是一片忙亂,卻能看出其中暗藏的章法。
每條道路都被清理出來,每個區域都用石灰劃出了明顯的界線。
就連臨時搭建的茅廁,也都按照規矩建在下風口處。
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校場旁新立起的旗桿,上面那面繡著斧頭的戰旗在風中獵獵作響。
旗桿下站著幾名文書,正忙著登記新到的人員與物資。
雖然場面依舊嘈雜,但已經能看出幾分軍營應有的肅整氣象。
……
隨著兵部的指令下達,各衛所的三棱箭訂單如雪片般飛來。
有了前面的流水作業實踐,林川再次對生產工藝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他將箭簇的制作工序再度拆解,分成選料、鍛坯、開刃、淬火、打磨五個環節,每個環節由專人負責。原本需要學徒幾個月才能掌握的技藝,如今被拆解成簡單易學的標準化操作。
工坊內,匠人們排成長龍。
鐵坯在眾人手中流轉,最后出來的成品竟比之前還要精良三分。
與此同時,趙鐵匠也按照林川的圖紙,把新的煉鐵爐建了起來。
爐體采用雙層結構,內層以耐火黏土夯實,外層用鐵箍加固。
趙鐵匠帶著幾個得力徒弟日夜守在爐前,試驗著不同的燃料配比與鼓風力度。
爐火映紅了他們滿是汗水的臉龐,記錄數據的木頭片堆了厚厚一摞。
林川大步流星地走進工坊。
撲面而來的是灼熱的氣浪和叮叮當當的打鐵聲。
他挽起袖子,拍了拍正在爐前忙碌的趙鐵匠的肩膀。
“趙叔,新爐子怎么樣?”
趙鐵匠抹了把臉上的汗水,黝黑的臉上露出興奮的神色:
“大人您來得正好!這新爐子比原先的強太多了!”
他指著爐膛內熊熊燃燒的火焰,“您看這火色!”
林川湊近觀察,滿意地點點頭。
一旁的師傅放下鐵錘,擦了擦手走過來。
“大人,您上次說的那個流水作業的法子,可真是神了!”
他指著分工明確的工位。
“現在一個新手三天就能上手,出的活兒還不比老匠人差多少。”
林川笑著接過他遞來的新制箭簇,在手中掂了掂。
“重量很均勻,不錯。不過這里……”
他指著箭簇的棱角,“開刃還可以再精細些。”
“大人說得是。”
趙鐵匠湊過來仔細端詳,
“我正想跟您商量這事。能不能在打磨工序前加個淬火環節?”
“趙叔,這事兒你來定。”
林川笑道,“只要能又快又好,你就說了算。”
“哎呀,那、那怎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