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嚯,市場打得很開嘛。”潘寶山笑道,“看來鎮里的確下了不少功夫。”
“前期下功夫是一定的,不過現在慢慢就可以退出來了,一切交給市場和花農自己。”湯和茂笑著說,“鎮里正在引導他們自建合作社,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合作社組織有時的確比政府來得更為直接,更有針對性,效益也更高。”潘寶山道,“湯鎮長,現在鮮切花基地規模有多大?”
“總種植面積達到一千兩百畝,估計最終能達兩千畝。”湯和茂道,“如今鮮切花總體來說是處于上升勢頭的,市場潛力還可以繼續挖掘。”
“那就好,看來當初我的判斷沒錯,把鮮切花項目引到你們曲安是對的,要是放到夾林洼窯村,估計沒有這么大聲勢。”潘寶山由衷地笑了起來。
“嗯,照目前情形看,將來的鮮切花經濟,完全可以撐起咱們曲安的半邊天!”湯和茂自豪地說。
離開曲安后,潘寶山完全相信自己當初想法的正確性,舉全鎮之力促成的項目,一般都能獲得很大的成功。
來到石店鎮的時候,更加印證了這一點。
石店鎮黨委副書記屠有聞接待了潘寶山,他說石店鎮在發展紫蘇項目上,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引進公司合作來打造紫蘇產業。剛好,目前石店鎮正在打造一個高效農業基地,紫蘇種植已經進駐并且成為主力軍。
“現在紫蘇種植面積還不到五百畝,不過根據訂單出口的行情看,銷售收益卻不低,一畝地一年大概有五到六萬元的收入。”屠有聞笑著說,“下一步,還將開辟二期、三期種植工程,力求把紫蘇種植項目扶持成全省最大的種植基地。”
這無疑又是一個振奮人心的事情,潘寶山很陶醉,要是全縣這樣的項目多一些,何愁農業發展局勢不一片大好?
下一站,來到興陽鄉的時候,潘寶山著實又好好激動了一下。
興陽鄉依托鄉政府駐地白雀村葡萄種植的優勢項目,充分做大做強,已經形成了規模龐大的產業經濟板塊。在白雀村的帶動下,初步統計全鄉葡萄種植面積已經超過五千畝。而且隨著葡萄種植業的壯大,相關深加工項目也開始顯現。
潘寶山真是要按捺不住從心底涌起的興奮,簡直樂得要暈過去,沒想到當初點的幾個項目都如此見效。當然他也清楚,這些項目的功勞跟他關系不是太大,雖然當初是由他主張興起,但后期的籌劃和建設他沒過問,具體的引導和發展更是沒搭邊,所以這多是地方政府的業績。
不過沒關系,世事萬物都在于整合,想個辦法撮合撮合,改頭換面一下就會變成自己的思路,成為自己頭上的光環。這也可以稱作為工作思路,能做出佳肴賣出大錢又獲得口碑的人,不一定要自己種菜養殖畜禽魚。
帶著這點思考,潘寶山又來到丁鍋鄉看蘆筍種植項目。
很出乎意料,蘆筍種植在這里完全不見起色。
{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