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又想到那廝之所以這般,會否是在給她壓力的同時在暗示一些什么?
譬如不能只有一個虛無縹緲的承諾,而是應當先給一點甜頭……
心里一跳,趕緊咳嗽一聲將思緒收回,螓首點了點,柔聲道:“衛公之在理,只是萬一朝堂上那些大臣迫于陛下之威勢不得不同意易儲,那該如何是好?”
這種事又不用投票表決,陛下所忌憚者不過是民間輿論、朝堂穩定而已,倘若一切都刨除在外一意孤行,沒誰能夠阻擋。
一旦陛下鐵了心頒布旨意,那便回天乏術。
總不能起兵造反吧……嗯?
皇后蘇氏素手下意識一握,也不是不行啊,漢武帝聽信讒廢黜太子,皇后衛子夫便打開親信助太子謀反,雖然最終兵敗自盡,卻也留下一個殺伐果斷、巾幗不讓須眉的佳話。
當真走投無路之時,什么都可以發生……
馬周搖頭,道:“陛下不會那般剛愎自用,說到底若無太尉之同意,儲位不可能廢黜更替,這也是太尉之所以前往華亭鎮指揮中南大戰之原因。”
以房俊今時今日之地位、權勢,若無他之允準或者默許,陛下敢于廢黜太子、另立儲君嗎?
在馬周看來是絕對不敢的。
皇帝自然有權決定儲君之歸屬,但沒有誰敢公然站出來支持陛下,因為那樣一來誰敢保證房俊將來回京之時會否率領數萬水師,連同左右金吾衛封鎖長安打起“清君側”的旗號?
以房俊對于帝國正朔之重視,打進太極宮“請陛下遜位禪讓”也不是不可能……
皇后蘇氏眨眨眼,問道:“太尉當真是因為心有定見,所以才放心去往華亭鎮?”
倘若當真如此,她心里還能好受一些。
說明自己皇后之身倒也不是對那廝毫無吸引力……
馬周頷首,道:“太尉素來穩健,行事謀定后動,若無萬全之把握肯定不會前往華亭鎮。”
事實上當下之局勢看似風高浪急,實則并不危險。
陛下當然可以直接頒布詔書廢黜太子、另立儲君,可如此一來倘若東宮拒不奉詔、文武大臣抵死力諫,皇威何存?
難道還能當真讓東宮六率沖入東宮、強行廢黜太子?
就算陛下敢于孤注一擲,那一支完全由貞觀書院學子所組成的“神機營”又豈會束手就擒?
全員裝備火器的“神機營”只守不攻、彈藥充足的情況下,幾乎不可撼動……
*****
一眾文臣武將受太子征召堂而皇之進入東宮的消息很快傳到太極宮,正在太極宮御書房內議事,聞訊面色陰沉、久久不。
胸膛之中的怒火已經升騰而起。
無論東宮還是那幾個文臣武將,此舉無異于當眾給他這個皇帝幾個響亮耳光,向世人宣示所謂的君王權威不值一提,即便身為皇帝也不能左右儲位之歸屬。
簡直奇恥大辱!
“李敬業,你親自去往衛尉寺一趟告知獨孤寺卿,李思文、程處弼、屈突銓三人之罪行要仔細查證、不許錯過一分一毫,哪怕其身上的甲胄丟了一片甲葉也要記錄在案!”
一旁的劉洎大吃一驚,未等李敬業領命,急忙勸諫道:“陛下不可!三位將軍雖然有些過錯,小懲大誡即可,不好過于苛責,畢竟曾是跟隨太尉輔佐陛下蕩平逆賊的有功之臣,倘若嚴懲,于陛下之威望有損。”
中之意很是明白了,說是予以嚴懲對陛下“威望有損”,但重點卻是“跟隨太尉”這一句。
那可是房俊從小到大的好兄弟,倚為臂助的鐵桿麾下!
易儲之事或許不許房俊點頭應允,但最起碼也要鑄成事實之后得到房俊默許,否則以房俊之權勢、威望振臂一呼,整個大唐都得亂套!
然而這一回李承乾卻顯示出前所未有的果決,擺擺手拒絕劉洎的勸諫,對李敬業道:“按我說的辦,去吧。”
“喏!”
李敬業大聲應諾,興沖沖轉身離去。
還得是跟在陛下身邊辦事,朝野上下皆對房俊畏之如虎,唯有陛下才敢直接剪去房俊之羽翼!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