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權的話音一落。
朱棣的臉上也是露出了一抹恍然之色。
目光也不自覺的看向了朱正。
“明太祖都留下了書信給朱棣,而且還直接開口說是否攻入了應天?”
“這一句話還真的是直入主題啊。”
“難道是我當年告訴了朱元璋不成?”朱正此刻也是在暗暗思索著。
自當初朱權開始。
似乎自己當年就將一切都謀定好了。
無論是大寧之軍隊,還是湘王之假死。
一切都是自己安排的。
看似死去了很多年,實則一切的事情都未曾脫離他的掌控。
這便是未卜先知,熟知歷史的結果。
若非如此。
絕無可能做到。
“我當初還真的是算無遺策,完全都算好了啊。”
“不過。”
“如若我當年告訴了明太祖,朱老四會造反,而且還成功了,這老朱留下了書信難道是讓朱老四名正順繼承皇位的圣旨不成?”
只是轉念一想。
朱正就想到了一個可能。
而且這一個可能性極大。
如果真的是這樣。
那朱棣得位不正之名就徹底被洗刷了,而且還是被開國太祖親自洗刷的。
未來。
朱棣也無需再背負造反謀逆之名,無人敢詬病。
而朱允炆哪怕是逃了,也將徹底落入不復之地。
也正是此刻。
朱棣也想到了這一點。
“繼續宣讀。”
朱棣當即開口道。
心中自然也是帶著期待。
“三年來。”
“昔日高政留下的暗子不知道幫了我多少,若非高政所謀,我根本不可能如此順利。”
“說不定當年他還對父皇說了什么。”
“這兩封信,一封圣旨,如若其中有一封是父皇對我的傳位圣旨,那我以后就不用背負造反謀逆之名了。”
“但愿如此啊。”
朱棣心中想著,從原本的忐忑也變成了期待。
畢竟自己兒子已經給了太多驚喜了,說不定這一次又會是驚喜。
“看到這話,是不是很驚訝?”
“這是高政那小子告訴咱的。”
“他說咱以后會選擇朱允炆作為皇太孫繼位,朱允炆又會在繼位之后削藩,殘殺禁錮血親。”
“當然。”
“這并非高政親口對咱所,而是在洪武三十一年時,咱彌留之際,云奇那老東西交給咱的,并說是昔日高政留下了書信,在洪武三十一年,咱要死的時候再拿出來,這小子還真的是會賣關子啊。”
“在看著書信上,高政所寫下的話后,咱驚了,也更加疑惑了。”
“因為高政在洪武十五年留下的書信竟然預料到了洪武二三十年時的事情,預到了標兒病逝,預到了咱不會立你老四為儲君,而是會立朱允炆,還會將他母親扶正,咱違背了自己所定的皇明祖訓。”
“在看到了高政這一封信后,咱是真的后悔了。”
“咱也感覺要出事了。”
“而且,高政還說當年他與雄英染上了天花并非天災,而是人禍。”
“最有可能的操縱著就是呂家,就是呂氏。”
“被高政預對了這么多,咱感覺高政說的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