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的部落,直接除名。
“將軍,末將有罪!”
盧象升正在整治遼東城的治安,一個天雄軍部將逃回遼東城,甲胄破碎,鮮血染紅內甲。
盧象升見自己的部將大敗而歸,不禁起身:“發生何事?”
“末將的一部天雄軍前往扶余部落的途中,遭到扶余人伏擊,千余人全軍覆沒,只有末將與幾個親兵逃出……本來末將打算與弟兄們一同戰死,但不能不告知將軍具體的情報。現在情報送至,但求一死!”
盧象升的部將見到主將,當即哭泣,向盧象升描述當時的場景。
盧象升聽說一千余天雄軍在山谷全軍覆沒,久久沒有反應。
扶余人部落松散,并不強勢,沒想到他們竟然敢背叛遼東軍團!
膽敢背叛遼東軍團的部落,將會被遼東軍團使用武力,直接抹除!
“扶余人竟在暗中勾結,想要利用這次機會崛起于草原和山地之間。犯我遼東者,必須誅殺。你現在為戴罪之身,待我整頓兵馬,前去踏平扶余部落。”
盧象升咬牙切齒。
天雄軍是他的軍團,每次大戰,不畏生死,是明關勢力的一支強軍,否則明關也不會讓盧象升的天雄軍看守最重要的遼東城。
一直默默無聞的扶余部落,此時卻敢主動挑釁天雄軍,于山谷殲滅千余天雄軍,這是對盧象升,甚至是遼東軍的挑釁。
扶余部落,不需要存在了。
“其族人,打亂編至各郡縣,充當苦力,其青壯,充當士兵。”
盧象升立即召集在各個郡縣巡邏的天雄軍小隊,于遼東城集結,準備出兵消滅扶余部落。
千余天雄軍陣亡的山谷,橫尸遍野,善戰的天雄軍被全殲,破損的盾牌、盔甲、戰旗隨處可見。
扶余人正在打掃戰場,繳獲天雄軍的兵器、防具、戰馬。
“僅僅憑借我們部落的工匠,無法生產如此之多的兵器和盔甲,只能設法從遼東軍那里繳獲戰利品。”
“遼東城控制九級的鐵礦,鐵礦山的數量不止一座,其各座城池有不少鐵器,如能攻陷儲備兵器和盔甲之城池,則可以裝備十萬大軍,攻破遼東城,將鐵礦占為己有。”
“何時起兵反抗遼東軍?”
“不急。”
“聽說遼東城的守將盧象升正在召集各地的天雄軍和守軍,準備進攻我們的部落。”
“天雄軍死了一千余人,難道還不足夠嗎?”
“如果能殺掉盧象升,遼東必定大亂。”
幾個扶余人首領聚集在一座山坡之上,竊竊私語。
漠南,疾風勁草,岳飛持瀝泉槍,立于軍團之前。
他終于抓住了河套平原的蒙古主力。
木華黎軍團在河套平原避戰,岳飛的并州軍放棄武卒軍團,安排武卒軍團攻城略地,只動用騎兵,于河套平原尋找蒙古主力。
楚天派了一小隊鐵鷹斥候前來協助岳飛的并州軍進行偵查,對付木華黎的探馬赤。
其次,扈三娘對普通的斥候騎兵有特殊加成,斥候騎兵負責地面偵查。
鐵鷹斥候以及扈三娘的斥候騎兵聯手,在廣袤的河套平原,終于找到行蹤不定的木華黎軍團,以及前來與木華黎軍團匯合的博爾忽軍團。
木華黎在進入河套平原的蒙古部落之中,招募蒙古騎兵,目前兵力八萬、投降的南匈奴騎兵數萬,博爾忽軍團有蒙古騎兵十二萬,其中包括完顏陳和尚的高階特殊兵種——合里合軍、忠孝軍。
岳飛這邊,有背嵬軍團、無敵軍團、威風軍團,以及南匈奴貴族呼廚泉部(2萬匈奴騎兵),兵力大約有12萬,相對而,處于劣勢。
一只戰鷹掠下,落在鐵鷹斥候的手臂之上,鐵鷹斥候取出紙條,前來向主帥岳飛匯報:“李牧將軍已攻陷五原郡治所九原縣,攻拔蒙古軍控制的傳送陣。趙奢前去收復朔方郡,而李牧軍團正在南下,即將到達。”
蒙古帝國控制了三座位于河套地區的傳送陣,其中包括云中郡、五原郡、朔方郡。
其中,云中郡、五原郡的傳送陣被李牧收復,現在岳飛抓住木華黎軍團和博爾忽軍團,蒙古帝國只剩下朔方郡的傳送陣。
一旦三個傳送陣全部回到并州軍的手中,那么闖入河套地區的木華黎軍團和博爾忽軍團,難以逃脫。
岳飛統帥的并州軍,第一次與蒙古帝國的主力軍團決戰。
狂風在草原上呼嘯,漢軍戰旗、蒙古軍戰旗被狂風撕扯,獵獵作響!
兩支巔峰的軍團,于草原上對峙,避無可避。
雙方都是騎兵為主,轉身逃亡的一方,只會遭到另一方的追殺和屠戮。
強者相遇,唯有拔劍而已!
魯肅不安地勒緊戰馬的韁繩。
這是一場苦戰。
蒙古軍團的主帥木華黎,為蒙古帝國四大怯薛之一,而且在四怯薛之中,最擅長指揮兵馬,消滅金國的功臣,應該是皇級統帥。
并州軍團的主帥是岳飛,同樣是擊敗金國大軍的統帥。
蒙古軍二十余萬,漢軍十二萬,雙方都有掠陣、但戰力不高的南匈奴騎兵。
兩支強軍,任何一支都足以威震天下,只不過,成王敗寇,只有一方才能獲勝。
“怯薛軍,如果怯薛軍在此就好了。”
四怯薛之一的博爾忽在此戰成為木華黎的副將,與木華黎在河套平原被岳飛追上,這下,鐵木真來不及支援,他們只能硬著頭皮,迎擊岳飛。
————
糾錯:九原郡應該是五原郡,治所九原,對前文進行糾錯。如有錯誤或錯別字,歡迎群私糾正。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