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在鹽布鐵路的北端南村港離船上岸的。不過因為在那里聚集的移民過多,因此又在牛欄山地區行署派去的干部們協調下,乘火車南下抵達了鹽城縣,讓他們到指定地點報到,然后統一前往鹽城以西的潘帕平原上進行墾荒。
是的,沒錯,在經過多年的準備之后,原本局限于沿海地帶的東岸人已經耐不住寂寞,開始打算向更內陸的地方進軍了。鹽城縣以西,便是東岸人繪制的地圖上稱為“干燥潘帕”的地區,以氣候較為干燥而得名,區別于降水量較多的“濕潤潘帕”地區。
干燥潘帕的范圍不小,大致包括后世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南端(即鹽城縣及其周邊地區)、拉潘帕省的大部分和圣路易斯省的南部,總面積大概在12.8萬平方公里的樣子。地貌主要以灌木干草原為主,部分地區因為水源的關系較為濕潤,地貌有所不同,水草相對豐美,但占不到主流。
不過,這樣的環境卻并不是說不能開展農業生產活動。事實上,在后世的阿根廷,這里一直是重要的旱作農業產區,鹽城港(布蘭卡港)及附近地區種植著大片的小麥,這座港口也以小麥出口港而聞名。在17世紀的這個時空,東岸人開發這片旱作農業區較早,早期以開采鹽資源為主,后來小麥、玉米、高粱、花生、芝麻等農作物的種植異軍突起。且種植范圍也日漸擴大,早就超出了當年與西班牙簽訂協議時那可笑的“一炮之地”的范圍,向外延伸了很遠出去。
這次上面人動了向西班牙繼續購買剩余的潘帕平原的心思,因此繼續向西擴張的心思蠢蠢欲動,再也壓抑不住。鹽城縣政府看在眼里,立刻派人去國家開拓總局和移民部活動,最終取得了實權人物的許諾,允許以他們為核心向西經營,成立一個單獨的墾殖區。
請不要認為這個許諾毫無價值。要知道,國家開拓總局讓鹽城縣牽頭成立單獨的墾殖區,這其實就意味著未來這里將成立一個地區編制,鹽城縣如今的頭頭腦腦們都能平地升一級,這對他們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好事,因此說什么也要弄成。因此,你們便看到了,在涌往南村港的移民過多時,他們不惜憑關系弄來許多車皮,將其中一部分人拉到了南邊來,許諾給補貼、給貸款、給安全保障,然后成功組織起了幾批“西征隊伍”,開始向西面廣闊的干燥潘帕區挺進,開展拓荒行動。
也不是沒有人對他們提出質疑,事實上近在咫尺的巴塔哥尼亞地區的官員們就很不滿。他們原本以為自己可以分到一些人,充實各縣人口,然后有更充足的勞動力開始加快羊毛運輸專線鐵路的修建工作。可誰成想,原本看中的人群被鹽城縣這個頗具實力經濟強縣給搶先截胡了,讓他們的念想落了空,和如何不惱?
因此,他們聯合了商界的一部分人,開始給上級有關部門施壓,要求優先照顧他們。他們的理由飛航充分:羊毛運輸鐵路是未來10-20年的國家重點工程,兩條鐵路干線分別從安第斯山東麓起始,然后橫穿整個巴塔哥尼亞臺地,在鹽城港交匯,與鹽布鐵路聯通。這樣的交通大動脈,除了承擔給臺地區人民運輸物資的重任外,最主要的則是將這里豐富的羊皮、羊肉和羊毛(尤其是后者),運輸出來,然后送到沿海地區各大大小小的毛紡織企業內作為原材料進行加工,生產出海量的呢絨。
東岸國內兩大國營紡織廠大魚河紡織廠、平安織造廠,以及一堆后來發展起來的地方國營紡織企業、私人紡織企業一同發聲,不斷鼓吹羊毛運輸專線的重要性,力挺這兩條鐵路的修建,認為其能發揮巨大的經濟效益。而從這個邏輯出發的話,國家就必須給巴塔哥尼亞地區配備充足的移民,同時派來更多的建筑人員,投入更多的資金,加快鐵路的建設。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購地的事情八字還沒一撇呢,就急吼吼地派人去越境墾荒了,實在是輕重不分,本末倒置。
商界的意見自然無法忽視,但鹽城縣速來是中央直屬的大縣,上層關系不一般,雙方之間的這場爭執注定會沒什么結果。政務院最后的處理,大概就是繼續啟動西進殖民計劃,同時也往巴塔哥尼亞臺地區送一些人口,安撫一下當地的情緒,同時也稍稍趕一下羊毛運輸專線鐵路的進度。這兩個國家重點工程,確實有些拖延了,美洲鐵路公司為此已經反應了好幾次,是時候重視一下了。
上午十點鐘。在火車站附近休息了一陣子的這一家子,又扛著大包小包的行李,開始在幾位引導人員的幫助下,與另外幾十人一起,向設在縣政府旁邊的臨時集中營地走去。那里原來是海軍陸戰營的訓練場所,屋舍齊全,被鹽城縣政府臨時借來充作移民臨時集散地,倒也物盡其用了。
營地內這會已經集中了七八百人之多,基本都是年輕人,且以單身的居多,像他們這一家子的很少。不過這也沒什么,此去一路向西,行程、路線基本都已固定,路上也有補給點,基本上不會出什么岔子。到了地頭后,還有民兵負責安全保衛工作,因此帶小孩子倒也不是什么大問題。現在安心休息就是了,明天一大早縣政府就會派一個車隊過來接他們上路,從此開始新的人生——遠離家鄉、親人,和過往生活迥異的人生。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