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三百十四章 窮則變(二)

                第三百十四章 窮則變(二)

                “想那東朝,雖一海寇之國,然則政事有紀綱,庫賦無侵盜,貪墨聚斂絕跡,真真是令人心向往之。其實彼等入主登萊、寧紹亦不過三四十年耳,可革除官場積弊甚佳,民勤其業,官吏不苛,這是如何做到的?”收下名單后,馮瑜抿了一口茶,到底忍不住發了點牢騷。

                其實他很明白這其中的關節,無他,體系耳!但馮瑜也知道,“我大清”目前形成的體系已經較為穩定,不管其上限怎么樣,至少現在還可以正常運轉,效率也還過得去,那么最好不要動大的手術。要知道,他們最主要的對手是準噶爾蒙古和大順。

                這兩個國家的體制嘛,呵呵,前者是草原帝國,大家都懂,松散混亂,全靠某個雄主維系,一旦政治強人或軍事強人倒下,那么必然會陷入自相殘殺的境地,這在歷史上并不鮮見。而大順呢,這個國家說句實話,有點怪,和“我大清”起家時的草臺班子有點像,看起來似乎是一個軍隊擁有的國家,國內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朝如何快速撈錢發軍餉,生產更多的軍事裝備,更好地滿足軍隊所需這個方向努力,非常怪異。

                馮瑜認為,這等窮兵黷武、喪心病狂的國家應該是沒有未來的,古來好戰之國未見沒有不敗亡的。強如當年的虎狼之秦,也二世而亡,這順逆難道還能逆天嗎?馮瑜是不相信的,他認為在和“我大清”長期的拉鋸消耗中,順逆必然會最終敗亡。

                雖然最近順逆起大兵南下伐明的事情讓馮瑜感覺到有些警惕,但他想來想去,覺得還是不必過于憂慮。他隱約聽說朝中有些官員連連上折,要求朝廷重視順明之間正在進行的戰爭,想辦法從四川和江南一帶進行牽制(清軍從這兩地出發,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東岸海軍的干擾),不過馮瑜卻覺得不必大驚小怪。滇、黔、桂三省,皆窮困之地,人丁也不豐,地方上土司勢力還盤根錯節,順國一口吞下這些地方,十年之內無法有大動作,大量軍隊會被牽制在那里無法動彈,說起來這就叫作繭自縛!

                而十年之后,難道“我大清”還無法解決噶爾丹嗎?馮瑜是不相信的。據說皇上已經在京里挑選精銳,不日就將御駕親征,到蒙古大漠與噶爾丹決一死戰。此戰應當問題不大,“我大清”兵強馬壯,后勤供給又十分充足,還有由荷蘭、英格蘭軍官培訓的新軍銳士,打一個小小的準噶爾蒙古還不是手到擒來?

                唯一可慮的,就是噶爾丹自知不敵而四處流竄,使得十多萬大軍不知何往,只能在草原上來回空跑。不過噶爾丹這招卻也不能頻繁使用,用得多了,部下們會不耐、會質疑,其威信就維持不住,蒙古諸部在看到他這副慫樣之后也會疏遠,因此雙方之間最終還是會有一戰的,“我大清”必將會取得最終的勝利,早晚的事情而已!

                “對了,這里有了庸吏、劣吏名單,可有良吏、能吏名冊?”想了一會后,馮瑜又滿含期待地向胡庸問道。朝廷要求天下各省裁汰庸吏的同時,也要薦舉賢能,馮瑜對朝廷忠心耿耿,這些自然也是要照辦的,故有此問。

                “自然的是有的。”胡庸一笑,從懷中又拿出一份名單,說道:“此乃屬下明察暗訪半年所得。有操守廉潔、政事勤明的廉吏,有未雨綢繆、設法儲貨、苦心轉運的能吏,還有使官庫不虧、民力不困的良材。海州雖小,但人才亦是有一些的,還望東家明察。”

                馮瑜又笑瞇瞇地將這份名單收入了囊中。自家這個老友確實讓人省心,不聲不響就干了這么多事情。現在朝廷對整頓吏治、發展貿易還是很上心的(畢竟壓力不小),天下各省督撫都在忙這些事情,欽差大臣更是滿省亂竄,這個時候誰辦得早、辦得漂亮,誰就能更快地得到上頭的賞識,進而簡在帝心,日后飛黃騰達自不在話下。

                隨后馮瑜和胡庸又談了一些有關破除陋規的事情,這同樣是朝廷督辦的三件大事之一,不得輕忽。而說到這個破除陋規,其實同樣是在研究東岸政府的運作之后痛下決心的,當然資金方面的壓力同樣是重要因素之一。

                以海州某鹽場衙門為例,這次上頭要求裁減衙門公費五千兩,桌飯銀三千兩,以及一些所謂的查庫門包等陋習說出來可能不信,朝廷官員下去清點各庫,還得給管庫官吏門包,讓人很是無語。再者,各州縣官吏對同儕及上官的饋禮,如過節過壽的季規、到任禮程儀等等,可都是從官庫中支取的,全國上下加起來可不是什么小數目,足以養一支軍隊很久了,因此這次也被一并廢除,以減小開支。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我大清”現在的財政確實有些緊了,以至于不得不在開源(加稅、海貿)的同時,也在想盡一切辦法節流。這噶爾丹給滿清朝廷脆弱的財政,那是來了重重一擊啊,再不想辦法的話,怕不是要開始用糧食布帛發餉了,那樣朝廷的顏面何存?他們可依稀聽說,順國地盤不大,人口不多,軍隊卻養了二十萬以上,朝廷餉銀不足,不得不發鈔解決。可民間百姓對這種紙鈔信心不足,偏偏又不敢拒收,只能被迫咽下苦果,這事一時在北邊引為笑談。

                當年馮瑜在京里當官時,也就此高談闊論過一番,認為這是順逆朝廷喪心病狂、殘民以逞的最直接證據。湘、贛、蜀地百姓被剝削壓榨得不成人形,日后“我大清”王師南下伐順的時候,他們怕不是要開城迎降!

                當然馮瑜現在不是官了。經歷了大半年的地方官生涯后,他對經濟和財政的認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覺得錢糧確實是一個國家的死生大事。順逆窮兵黷武,亂發紙鈔,固然沒有王者氣象,但“我大清”花錢也是如流水一般,特別是在大漠戰事驟起之后,若不再好好想想辦法,盡全力增加朝廷財政收入的話,難道也要學人家發鈔掠民嗎?馮瑜自認“我大清”是正統,不是順逆那等造反泥腿子政權可比,斷斷不能這樣了。

                因此,裁汰庸吏、薦舉良材、破除陋規這三大舉措,他是發自內心地擁護的,也發自內心地認為是朝廷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雖然他的很多同僚們也許不喜歡,因為這很顯然動了他們的利益,但形勢艱難,大家本就應該同舟共濟,這個時候就不要多多計較了,一切以國事為重。_a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野花日本大全免费观看版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