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在部分明軍臨陣倒戈的情況下,左營士兵攻入昆明。南明永歷天子不知所終,李定國之子李嗣興與部分將領率部突圍,進入曲靖府,意欲與當地明軍聯合,再圖反攻。不過在都城被滅,天子失蹤的情況下,諸將都有些心灰意冷。李嗣興見事不可為,再度率部東行進了貴州,然后匯合了一部分當地明軍,又進入了廣西。
11月,留守曲靖府的萬余明軍投降。至此,南明朝廷最后的堡壘,經營了數十年的云南在經歷了長達一年的戰爭后,基本上算是陷落了。大順四川節度使劉忠貴昂首進入昆明,一面搜尋永歷下落,一面抓緊時間收編軍隊、整頓地方。至于說派兵追擊逃竄的明軍殘余,說實話他并不是太熱心,只派了部分人馬意思意思,僅此而已。
而就在李嗣興率兩萬余人(匯合了部分貴州明軍)躥入廣西的時候,大順與東岸對于桂東諸府的爭奪也正進入白熱化階段。大順朝廷在得知東岸人基本控制廉州、梧州二府,并開始對沔州、南寧等地虎視眈眈的時候,不得不改變既有的作戰策略,開始抽調兵馬東進,對其展開爭奪。這些其實都客觀上幫助了桂西一帶的明軍,使得其在過去一年中未被盡數剿滅,保留了一絲元氣,同時也減輕了云南明軍的壓力,畢竟腹背受敵的滋味可不好受。
在這期間,發生了一件引人矚目的事件,即東岸大軍對著順軍搶先一步占領的沔州府貴縣進行炮擊,隨后浙江新軍第五師攻入城內,將頑抗的銀槍效節都第七指揮的一個都的人馬全殲。此戰影響之大,幾乎就挑起了順國與東岸之間的戰爭!主持這片戰局的順軍大將王萬春壓不住群情激奮的部下,連連調兵遣將,集結了一萬多人,打算與浙江新軍第五師數千人掰一掰手腕。幸好雙方的主將都比較理智,沒有進一步激化矛盾,使得事件最終低調處理:順軍撤離了貴縣,東岸人保留了這個戰利品,但也沒有順勢西進追擊。
但不管怎樣,雙方之間的不信任感再次加劇,各方都開始調集兵力,防備出現更嚴重的武裝沖突。這樣一來,順軍在廣西的攻勢頓時弱了下來,進展緩慢,南明一直到了1688年中才被攻克,對桂西的攻伐更是被大幅度向后推遲。
1688年底,李嗣興率部在桂西站穩腳跟,然后發起了幾次戰役,擊敗了一些順軍偏師,聲勢復振,遠近一些心向明國的土司、士紳率兵來投,其部擴充到了四五萬人,成了一股無法忽視的力量。
這個時候,東岸人也得到了一部分援軍的補充,原本緊繃到極致的局面得到了極大的緩解。在那個與順軍擦搶走火的艱難時刻,他們一個縣城很多時候只派駐了一個排的士兵,放棄了幾乎全部的野外,靠著少量臨時組建的仆從軍部隊艱難維持著局面。可以說,如果當時順軍下定決心的話,是可能在局部取得突破,占領一些州縣的。
不過現在局面不一樣了。1688年一整年東岸人都在調整登萊、寧波的兵力部署,然后盡可能擠出運力載運士兵和物資南下,通過西江水道進入梧州,充實各地的兵力。當然他們也派了一部分進入廉州,一方面是為了防備高州一帶那個頭腦有些不太靈光的邱總兵(據信此人受到了順國的蠱惑),一方面也是為了在與南寧府交界處構筑防線,徹底斷絕順國取得出海口的可能——為此,他們還經過一番艱難跋涉,奇襲占領了南寧府上思州,然后對周邊土司進行了掃蕩,以鞏固局面。
得到增援的東岸人還占領了大半個沔州府,將上思州、橫州、貴縣、桂平、武靖州等地連成一線,利用山川河流等自然障礙構筑了一條粗淺的防線,徹底將順軍勢力隔絕在了西邊。
當然順軍也不是傻瓜。在西江水道被東岸人占據、封鎖,出海口也確定丟掉之后,他們只能退而求其次,派遣部分精銳人馬調動向東,進駐了桂東北的平樂府,增強當地駐軍的實力。說實話,他們是真的害怕東岸人再來一次“貴縣事件”,在平樂府挑事,讓他們連翻山越嶺去廣東的路都給堵住,那樣還玩個屁啊!
順軍的以上調動,使得原本可以如潮水般涌入桂西的軍隊被大量留滯在了平樂、柳州、南寧等地。尤其是精銳的銀槍效節軍,主力就屯駐在柳州府不敢輕動,只能派遣其他部隊向西出征,而這也是廣西明軍能堅持到現在的最主要原因。
不過他們的“逍遙”其實也是暫時的。這不,長沙朝廷已經看不下去了,李來亨連發七道旨意,要求留駐在云南的大順左營派遣主力東進,配合廣西順軍夾擊桂西明軍。劉忠貴頂不住壓力,只能在昆明誓師,率左營主力及明降軍八萬余人東行,進攻廣西李嗣興部。
廣西方面,郝平也不再磨嘰,在柳州、桂林、南寧等占領區大肆征兵、派糧,同時行文各土司頭人,讓其速速率兵來投,否則發兵剿滅,一時間弄得雞飛狗跳。廣西本來就窮,老百姓生活困難,現在再這么一番折騰,頓時制造了無數難民,紛紛東逃進入了東岸控制區。
不過順軍認為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劉忠貴的八萬大軍已經在桂西與李嗣興部交上了手,戰果還不錯,如今他們這邊再將籌集到的兵力、物資投放過去,兩面夾擊的話,李嗣興部覆滅指日可待。因此,苦也就苦一些嘛,忍忍就過去了!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