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的貴族們總體而還是比較熱心的。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賣掉了一部分家產,用籌集到的資金雇傭戰斗人員,打算追隨威廉三世入主倫敦,為自己的未來下注。威廉三世聽說,鄰近的約克郡、南方諾福克郡等地,也有大批鄉紳、貴族在組建所謂的義勇軍,打算一同進軍倫敦。而即便是一些家產不豐,也不會軍事的貴族或商人,也在想辦法拉攏地方軍隊,為威廉三世登基稱王打好基礎。
威廉三世對這些現象自然是十分欣喜。英格蘭的新教徒們太熱情了,詹姆斯二世也足夠愚蠢,因此造就了現在的局面。詹姆斯二世唯一能夠保住政權的機會,大概就是答應法王路易十四的建議,邀請法國軍隊進入英格蘭,幫助詹姆斯二世保住王位。但詹姆斯出于種種考慮,竟然兩次拒絕了這個建議,最終把自己弄成了現在這么一個窘境。
當然威廉三世也不認為法國軍隊能夠改變什么局勢。英格蘭的海軍是強大的,法國雖然這些年大力投資海軍,但仍然不足以撼動英國人的強勢地位。這無關大船大炮,同時也和海軍人才的培養、后備梯隊的建設以及官兵的訓練水平有關。法國人只會傻乎乎地一味造船,但數量是夠了,質量卻遠未夠班,因此威廉三世不認為法國軍隊有希望抵達英格蘭。或者即便成功登岸了,后續部隊也會被切斷登陸路線,讓前面登陸的人馬送了人頭。
不過說到請外援的事情,這詹姆斯二世足夠愚蠢,但海牙的那幫令人厭贈的共和派分子卻要聰明不少。這幫家伙,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居然和來自南方新大陸的東岸異教徒搭上了線,并且還成功使得人家派遣了一支實力強大的艦隊來到南尼德蘭,給如今的局勢增添了許多的變數。
除此之外,這幫天殺的東岸人似乎還調撥了一支人數不少的陸軍部隊進入了澤蘭、荷蘭和海爾德蘭三省。共和派的議員跟著這些軍隊行動,不斷許諾拉攏荷蘭陸軍軍官,讓他們“背叛”威廉三世,加入共和派的陣營,這真是糟糕透了!
威廉三世已經打定主意,聯合省那邊是絕對不能放任不管了,一定要想辦法遏制共和派的勢頭。如果實在不行的話,那么即便拼著爆發內戰的危險,他也要下令忠于自己的荷蘭軍隊和奈梅亨的德意志雇傭軍一起,在軍事上打敗共和派那亂七八糟、臨時拼湊的武裝,奠定大局。在這之后,他差不多王位也坐穩了,那么如果與國會的議員們商量一下,說不定可以調動一部分英格蘭的力量,再翻過去干涉荷蘭局勢,徹底將令人討厭的共和派掃入垃圾堆里。
“還是先前往倫敦,奪取王位要緊。我那個可憐的岳父,可能還不知道身邊幾乎所有人都背叛了他,就連他的密友、女兒、寵臣都不要例外吧。他的一舉一動都有人知道,他的命令無人聽取,他的前途一片灰暗。若是換了我在這個職位上,我恐怕早就拼死一搏了。”檢閱完了已經登陸的軍隊后,威廉三世一邊翻身上馬,一邊意氣風發地想著。
他沒想著把事情做絕,事實上他要的只是王位,而不是詹姆斯二世的性命。如果可能的話,他還是愿意放詹姆斯二世及其家人一條生路的。大家都是親戚,沒必要把事情做得太絕,他以后還要爭取王室成員的支持呢——別看現在他和國會好得蜜里調油,但未來一旦當上了英格蘭國王,那么正所謂屁股決定腦袋,他也是要和議會斗上一斗的,而這個時候整個王室的支持可謂是至關重要。
1688年12月13日,在林肯郡登陸場稍事休息的一萬多軍隊沒有耽擱。他們冒著滿天的風雪,晝夜兼程趕往倫敦。一路上,聞訊趕來投靠的英國貴族、軍官是越來越多,義勇軍的數量也很快膨脹到了五千人以上。這些人加上威廉三世直屬的部隊,足足超過兩萬人了,已經是一股足以改變局勢的力量。
12月18日,雖然因為惡劣天氣的影響,但大軍還是抵達了倫敦近郊。英王詹姆斯二世聞訊知道無法抵抗,急急忙忙地帶著部分家人和財產跑路,不過卻被心腹寵臣桑德蘭出賣,在倫敦近郊被英格蘭陸軍抓獲。威廉三世抵達倫敦后,第一時間去看望了自己的岳父,同時也說通了其他一些人,給了詹姆斯二世一條船,讓他得以離開倫敦、離開英格蘭。
毫無疑問,威廉的做法贏得了很多人的贊譽。大家紛紛認為威廉三世機敏、聰慧、果決、仁厚,是一個君主必備的條件,因此愈發為這位尚未正式登基稱王的威廉三世唱起了贊歌。至此,英格蘭局勢大抵上已經定格,不太可能再產生什么變數了。詹姆斯二世的船駛進了法國北部的勒阿弗爾港,正式表明他已經放棄了英格蘭國王的頭銜,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國王可以在遠離英格蘭的地方生活、定居。
詹姆斯二世的最終歸宿仍然是法國。法王路易十四會給予從英國逃難來的任何天主教徒以合法的新身份。這個野心勃勃的男人只會將詹姆斯二世當做奇貨可居的貨物,為未來干涉英格蘭局勢留好底牌。
接下來的一陣子,威廉三世將會非常忙碌,會把自己絕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與國會的爭論、妥協之中。他是個外來戶,國會的列位老爺們難得碰到一個相對弱勢的外來國王,那么又怎么可能不將國王的權力再限制一部分呢——威廉三世的英國國王生涯,至此其實才剛剛開始而已,如果國會談判一切順利的話。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