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村茶館門前掛著一副雕刻好的楹聯,正是“清風雖細難吹我,明月何嘗不照人”這句在清朝歷史上曾引起文字獄的對聯。不過在哈吉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別說這副對聯了,你就是掛上罵愛新覺羅氏十八代祖宗的詩句又如何,誰管你啊!
當然呂家在哈吉港也不僅僅是開茶館,事實上他們家族在這人雖然只有區區十余人,但也雇傭人手經營一些商品買賣生意,同時還在城內私人出資辦了一所蒙學,義務教育適齡兒童中國傳統文化,也是牛逼得不行。
吳翼飛曾經給這所學校送過許可證,知道這里大概有不到二十個學生,教學內容與中國古代沒太大區別,總是《三字經》、《千字文》之類的啟蒙書籍,讓人看了嘖嘖稱奇。如果再考慮到前來讀書的多是貪圖便宜(無需學費)的“獐頭鼠目”的本地轉正非國民之子,那就更是讓吳翼飛感到啼笑皆非了。
不過人家這個呂氏小學客觀上也在幫政府進行著同化工作,教出來的學生別的不說,至少識文斷字不是?那就可以了,至少可以從事不少工作了,說起來也是有功勞的。再說了,哈吉港的人口越來越多,幾達七八千之眾,而且生活安定,今后每年適齡入學兒童只會越來越多,但小學卻只有三所(即政府公辦的哈吉完小,以及道教總會資助開辦的兩所小學),肯定是遠遠不夠的,如今呂家愿意承擔一定的社會義務,對政府而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司令,哈吉建縣怕是還得往后挪一挪。本土那幫大老爺們現在錢袋子空空,建了縣就得派人派錢。這派人還好說,左右不過是一些干部罷了,這年頭啥都不缺,就是不缺愿意當官的人,可這派錢可就難了。哈吉港面積不小,人口也不少,一旦建縣,每年勢必要增撥很大一筆資金來完善各項基礎設施,這一點怕是很多人不樂意,千方百計想著往后拖呢。”一位下屬小心翼翼地給吳翼飛點了一根卷煙,然后說道:“與其指望國家開拓總局那幫掉進錢眼里的家伙,咱還不如指望那幫牛鼻子老道呢,他們可有錢著呢,而且對這傳播信仰的事情也比較感興趣,哈吉的建設,還是得靠他們喲。”
吳翼飛和他的幾個下屬都是佛教信徒,因此對道教總會的敬畏并不如一般人那么強。不過他們也承認,道教在東岸國教的地位穩如泰山,每年收到的政府撥款和民間捐贈數目嚇死人,因此可以財大氣粗地在各地傳播信仰,甚至就連偏遠的第烏島、吉布提和哈吉港也不例外。
克里米亞汗國對東岸非常友好,給予東岸人的特權也非常多。比如東岸人在與西班牙、葡萄牙王國談判時需要花費極大精力才能談成的宗教自由權比如東岸商人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經商居留時,可以參加道教的宗教儀式,這一點在天主教國家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克里米亞人幾乎沒怎么思考就很大方地同意了。之所以如此,大概也和這個國家本身的信仰就不是很堅固有關吧,這些游牧民族的后裔,現在雖然歸化了綠教,但公然飲酒等違反戒律的事情一大堆,平時也很少參加宗教活動,你能指望他們有多虔誠?
如今的哈吉港,道觀的數量那真是太多了,足有七八個之多。信徒數量更是龐大,每年三清圣誕的時候,各道觀門口的香爐燃起的香煙能讓人覺得似乎正在爆發一場火災。信奉道教的人除了東岸國民外,還有很多逃亡來的波蘭、烏克蘭奴隸,甚至就連鄉間放牧的韃靼人都有不少信仰了道教,成了天尊的信徒,雖然這引起了綠教毛拉們的一些不滿。
總而之,如今道教在哈吉港的地位非常崇高,各個道觀的財政也非常寬裕,因此他們狠自然地就承擔了相當的社會義務,比如捐資助學、興辦醫院、賑災救難、勸人向善等等,總之是社會重要的穩定器,非常受地方官員的歡迎。
“嘿嘿,是這個理,哈吉建縣怕是還得拖個幾年,根子還是因為沒錢。”吳翼飛抽了兩口煙,笑著說道:“對了,老三,咱們警備隊現在歸葡萄牙那邊領導了,毛君毛司令前陣子還寫信來問我,俄羅斯人最近有無大戰的跡象,你覺得我該怎么回復他?”
“俄羅斯人要發動戰爭的消息大概是無人不知了吧?還有什么好說的,直接向毛司令表明了吧,這仗是不可避免的了。今年不打,明年也得打,俄羅斯人想在暖水地帶獲得港口都快想瘋了。現在第聶伯河入海口掌握在克里米亞汗國手里,頓河入海口掌握在奧斯曼軍隊手里。他們費盡心機吃下東烏克蘭,卻連一寸海岸線都沒,這叫他們如何甘心?這仗啊,幾乎是必打的,且俄國人現在的舉動也表明他們正在進行戰爭準備,還有什么好說的,趕緊派兵過來保護咱們國家的海外利益啊。”
其實,正如吳翼飛二人此刻聊的那樣。俄羅斯人現在是拼了命地想在黑海一帶獲得出海口,但這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克里米亞汗國與奧斯曼帝國的聯盟。俄羅斯人現在據有半個烏克蘭,但全部都是內陸地區,沿海地帶要么控制在克里米亞汗國手里,要么被奧斯曼帝國駐軍控制著,比如頓河入海口的亞速要塞。至于高加索地區嘛,不好意思,當地人基本都向奧斯曼帝國稱臣了,屬于其外圍領地、仆從勢力。要想在高加索地區取得海岸線的話,同樣得問問奧斯曼人答應不答應。
總之,俄羅斯人要想在南方的黑海、亞速海一帶取得突破,說來說去是繞不開奧斯曼帝國的,正如他們想在西方取得入海口繞不開瑞典一樣。所以你便看到了,當奧斯曼帝國陷入與奧地利人的苦戰之后,俄羅斯帝國時如何地欣喜若狂,并開始為南下飲馬黑海做準備的。而這,也正是吳翼飛等人擔心的,一旦俄軍大舉南下,東岸人的利益還如何保證。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吳翼飛聽了嘆一口氣,說道:“我看毛司令的意思,他是想把葡萄牙駐屯軍東調過來的,就是不知道高文剛高特使同意不同意了。”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