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數日后王志杰帶隊重新出發,并最終抵達了貝爾梅霍河與巴拉圭河交匯處時,他的腦海中不由得浮現出了這段有關查科平原的三條主要河流的描述。不過,就他所見而,貝爾梅霍河的問題并不算嚴重,下游這一段雖然水量已經不是很豐沛了,但至少沒有斷流。而且,他派手底下人選取了一些地方測量了下水位,發現普遍在2-3米左右,是可以通航吃水較淺的經典款式內河小火輪的,這就極大解決了運輸難題了。
王志杰猜測,雖然貝爾梅霍河從西部山區流出進入大平原后,一路無支流匯入,蒸發量大,某些地方的土壤甚至還滲水,但終究還是沒有將全部水量都耗盡在遼闊的查科大平原上。而且,在進入到了相對濕潤的東半部分后,由于降水的頻繁,河流水量有所恢復,因此這才形成了如今這個局面。
但眼前的情況也不容人過于樂觀。王志杰覺得,要想真正馴服貝爾梅霍河并將其為我所用,那么大規模的水利投資建設是必不可少的,河道的疏浚更是其中的重點。只不過,尷尬之處在于,如今查科平原名義上還是西班牙王國的領土,東岸人偷偷摸摸地越境墾殖也就罷了,如果真這樣動員大量人力、物力在查科平原上搞建設的話,怕是誰的面上都不好看。不過即便如此,這些事情王志杰也必須記錄下來并上報,為以后可能會有的水利工程項目做前期準備。
1684年8月31日,王志杰所帶的隊伍就這樣沿著貝爾梅霍河河道向上走了大概一百多公里,還好,一路上都沒遇到什么不開眼的克丘亞人,還算安全。在這一百多公里的路程中,他們領略了河道兩側郁郁蔥蔥的森林,一望無際的草原,以及隨處可見的洪水泛濫區。
泛濫區的土壤十分肥沃,應該是河水從上游攜帶下來的。如果可以投資興修水利的話,一來可以開發出大片的良田,二來也可以避免積水時間長了以后形成咸水沼澤。洪泛區內也有著許多樹林,其中占據主體地位的大概就是破斧樹了,同時也有許多適合動物啃食的優質牧草,資源看起來相當豐富。
不過這些資源若想真正控制住的話,應該不會太過輕易。畢竟,這片遼闊的大平原上還生活著數量眾多的克丘亞印第安人呢。這會雖然沒遇到他們,但以漁獵、游牧、游耕為主的他們,又怎么可能真正放過這片土地呢?說不得,這種水草豐美的地方正是人家夏季讓牲畜群休養生息的好地方呢。所以,未來還是得軍事先行,先把周邊的土人部落料理一番之后,才可以進行后續的開發工作。
8月31日過后,王志杰一行人繼續沿河河岸上行。令人感到萬分欣喜的是,貝爾梅霍河的河道仍然比較寬闊,水深也還算可以,這意味著船只的通航里程被大大增加。唯一讓人感到擔憂的,大概就是河道里面經常會看到一些大大小小的沙洲了。這些沙洲的存在,也許對于印第安人來說非常不錯,便于他們渡河,但在東岸人看來,卻是影響船只航行的絕大障礙,必須予以清除。
王志杰讓人一一記錄下了每個沙洲的位置、形狀和大小,并標記到地圖上。這些東西,都是以后政府制定政策時的重要參考依據,不可不謹慎。而也就是在這里,他們遇到了一支正處于遷徙之中的克丘亞人部落,并發生了小規模的沖突。這個部落大概有幾百個成年戰士的樣子,但東岸這支探險隊也有六七十個手持步槍的戰斗人員,并不是好惹的對象。因此在稍稍試探了一番發現難以占到便宜后,害怕損失大量男丁進而導致無法在草原生存下去的該部落,很明智地主動退讓,最終消失在了茫茫草原之上。
這次意料之外的碰面,讓之前一直順風順水的王志杰探險隊猛然間精神一振,同時再度清晰地意識到,這片草原終究還是別人的地盤,上面的土著也處于半開化狀態,安全形勢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好,因此后面該怎么做,還是需要仔細思量思量的。
而王志杰在與負責安全保衛工作的副隊長商談一番后,卻認為己方有六十余名武裝戰斗人員,考察隊的男人們也可以拿起武器作戰,這就是一股強橫的力量了,實在沒有必要畏首畏尾的。因此,他決定繼續前行,沿著貝爾梅霍河前進,往更上游的方向勘測而去。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