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一百四十二章 登萊與現代化

                第一百四十二章 登萊與現代化

                李員外堅持認為,中國欲與東岸爭雄——此君是東岸陣營的一分子,但屁股卻歪到了中國這邊,不得不讓人感嘆不敬名教、不習經典的東岸人在中國大陸上受到的敵視有多大——“非徒在采買軍械槍炮而已,更強在學中國之學而又學東國之學也。”這句話,與清國、順國很多開明士紳提倡的“中學為體、東學為用”的思路倒是如出一轍,說明李員外與那些人壓根就是一路人,雖然其曾經任過東岸仆從軍的官職。

                如李員外這樣的人在東岸控制區內還有很多,其中尤以南方寧紹兩府為甚。因為自明末以來破壞較小的緣故,寧波府的士紳保留很多,傳統文人自也不少。其中有的在東岸人的影響之下拋棄了傳統儒學,有的則繼續堅持傳統經典,頂多稍作改良以適應社會變革罷了。當然數量最多的仍然是明面上與東岸合作,暗地里仍有著莫名其妙優越感的人,雖然近些年這幫人已經少了許多了。

                當地——包括鄰近的清國控制區——一些士紳就業開辦了不少所謂的新式學堂,尋求傳統儒家經典在激烈的社會變革中該如何自處乃至改進的方法。他們打著“為朝廷育異等之茂才”的旗號,整頓、改革以前的書院,開始了艱難的探索歷程。

                當然東岸政府對于這樣的民間自費辦學行為也是非常贊賞的,并且撥下了部分補貼,以使這些人不至于虧損太甚。畢竟,不管他們辦學的初衷如何,但他們的行為客觀上刷新了社會風氣,進一步滌蕩了社會中殘留的傳統封建禮教氣息,與政府投資建立的諸多學校一起,構成了與龐大的實業建設相配套的教育體系。這一點,在如今遠東三藩——好吧,黑水開拓隊軍事色彩更濃,似乎可以去掉,那里的一切都是政府投資的——越來越蓬勃發展的工商業形勢面前,顯得尤為重要。畢竟,產業的發展也是需要大量的人才的,雖然這些學校教育出的人才因為所學知識面較窄,質量要比政府開辦的學校教育出來的差很多,但至少也是掌握著一定量的新知識的人,這就足夠了。

                此外,為了提高社會整體生產力水平,創造更多的財富,東岸政府也鼓勵民間有條件的人自辦專業學校,以快速培養更多的人才。比如,即墨縣里就還有另一家學校,名為“劉老根農學堂”,由政府資助了校舍、教具和其他雜費,經驗豐富的老農劉老根有償授課,傳授有關田間地頭的小竅門、小知識,對于提高整體種田水平,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南方開拓隊轄區亦有此類特殊專門學堂,如蠶桑學堂、茶葉學堂(甚至還有奇葩的方學堂……)等等,校舍、教具、雜費統一由政府承擔,教師則是行業內經驗豐富的人士,學生也多是從業者。雖然公開傳授所謂的自家“獨門絕技”與中國傳統認知不符,阻力很大,但在政府的強力推行及重金獎勵之下,總還是會有人來教授這種知識的。哪怕一開始來講課的人水平不是頂尖,但在豐厚的學費收入、授課獎金(政府補貼)及巨大的社會地位提升的刺激下,最后總會有頂尖人才按捺不住,登臺授課的,這對于社會生產力水平的促進無疑是立竿見影的。

                各種學校如雨后春筍般地鉆了出來,或公辦、或私立、或公私合營,都極大促進了社會的發展,為遠東三藩逐漸起步、加速的工業化、現代化事業服務,正所謂那段刷在即墨縣火車站外墻上的標語所說的,“農學是萬業之基礎,工學為眾學之門,數學是制造之根源,商學關于富強之大計”,確實是一點沒錯:蓬勃發展的農業、工業、商業需要大量的人才,這點單靠政府是辦不到的。要知道,遠東三藩并不是具有完全職能的政府,充其量職能算是一個被閹割了的殖民政府,且還承擔著包括軍事防務、干涉局勢、搜羅移民等及其耗費金錢的重大任務,不吸收民間資本、人才和技術,肯定是不行的。

                與東岸控制區相比,此時中國大陸上其他勢力的所作所為就要差上不少了。以順國為例,這個國家雖然這些年手工業發展較為順利,但政府在軍事方面的開支浩大,根本不可能拿出錢來做別的什么,更別提也沒太多這種意識了。而民間呢?目前其思想爭論還沒整明白呢,慢慢等吧。湖廣、江西、四川等地,傳統文人實在是太多了,即便把東岸政府丟過去,恐怕也只得個落荒而逃,無力改造。思想領域的變革和洗禮,是需要一代一代人堅持不懈的,晚清中國遭受兩千年未有之變局,在亡國滅種的巨大壓力下,還花了百年時間來做觸及靈魂領域的痛苦改造,就別說如今中國大陸了,怕是也得需要同樣甚至更長的時間,要知道明末的知識分子可也很墮落的,如李贄、顧炎武之類被士林批倒批臭就能看得出來。

                與順國相比,清國的所謂新政更多的是迫于軍事壓力,因此全面偏向軍工領域,開辦的大部分學校也是與此相關的,只有地方上一些所謂的開明士紳開辦的學校有些其他內容,但總體而不成氣候。由此可見,中國大地的士紳還沒有感受到足夠的觸及靈魂的痛,而沒有這種痛,誰吃飽了撐著去改變目前這個大家都能獲取極大利益的秩序呢?根本不可能的!

                其他一些小諸侯,如廣東李氏、福建鄭氏、浙南魯王及南明王朝,整體而還不如清、順兩國,新式學校也不多,除鄭氏在泉州開辦的一家船舶學校、在福州開辦的一家語學校像點樣子之外,其他的都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可能有一些培養軍官、匠人等特殊人才的培訓機構,但多不成系統,且大部分是臨時性的,實際效果不是很好。

                當然其實這些都可以理解,這些政權要么軍事壓力很大,要么是軍閥割據政權,想要大規模投資教育行業,確實有些要求過高了。就拿清、順兩國來講,他們目前仍在江西、湖北、四川等地進行著一定規模的戰爭呢,消耗何其之大也,每日里死傷的軍人、用掉的物資都是一個驚人的數字。相信在戰事徹底平息之前,大概是不大可能將大量資源投入到教育等民生領域的了,這幾乎是必然的。

                _a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1. <div id="alvqj"></div>

                    1. <div id="alvqj"></div>

                          1. 野花日本大全免费观看版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