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咒罵歸咒罵,奧地利人向莫斯科派遣使團,這其中的意味無疑是非常令人琢磨的。趙貴在大魚河干部進修學校系統學習了幾年,工作中也歷練了不少崗位,相關經驗還是有一些的,因此這會一下子就想到了也許奧地利人是想與莫斯科方面打成一個長期的戰略同盟,共同夾擊奧斯曼土耳其這個大敵。
毫無疑問,奧地利人的這個提議對莫斯科方面肯定存在很大程度的吸引力,因為這是符合兩國的共同利益的,但卻不符合奧斯曼以及東岸的利益。趙貴特地將這份文件抽出來,在右上角用鋼筆寫上了“即刻查證”四字,打算讓商站方面發動資源、派出人手,查證這條消息。與此同時,這份文件及趙貴的處理意見當然也會被抄送一份到倫敦鐵公館的蔡大使處,由他這個上司確定是否采取進一步的行動,對奧地利、俄羅斯的結盟傾向進行干涉。
“只可惜對這些大陸國家,我們的影響力還太過弱小。艦隊堵門對這些皮糙肉厚、反應遲鈍的國家來說簡直是隔靴撓癢,若是葡萄牙、威尼斯、熱那*亞這類對外貿依存度極高的海洋國家就不同了,一支艦隊上門的話,簡直可以讓他們跪下來親吻你的靴子。”趙貴右手拍了下桌面,有些不爽地說道。
他這句話其實是說到點子上了,大陸國家的討厭之處就在這里。封鎖海岸線對他們不是沒有影響,只不過這種損失對他們來說可以接受罷了,即便是海洋貿易較為發達的法蘭西王國,真要不管不顧的話,封鎖還是沒什么效果的。趙貴以前雖然在廣州府混得很差,都到了冒充前宋皇室后裔的地步了,但腦子還是比較靈活的,學習、歷練了這么多年后,有了脫胎換骨的進步,對這些問題看得非常精準。
嚴格說起來,真要對付大陸國家,還得是另一個大陸國家。比如奧地利人就想到用俄羅斯來制衡土耳其,再比如法國人一個世界前就通過與土耳其人結盟來對付哈布斯堡王朝領導的德意志聯軍,東岸人真要想保住在東地中海和黑海的利益,還是得利用這些大陸國家之間錯綜復雜的歷史恩怨和利益訴求,不然也是沒法做文章的。
當然作為一個以海外殖民和貿易為重的徹頭徹尾的海洋國家,華夏東岸共和國暫時還沒能力搞得這么遠。雖然已經提前布了一些棋子,但都是預防性的,他們首要攻略的,還是那些對東岸利益有更直接影響的海洋國家,比如葡萄牙、英格蘭、熱那*亞、威尼斯、西班牙等國。至于在這期間大陸國家之間人腦子打出狗腦子,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卻也只能盡力而為,看運氣了!
“咱們國家雖然在波羅的海經營多年,但說到底還是力量太弱,軍隊投送不到這里來,軍艦也沒來過一次。這樣的影響力,難怪就連鐵桿小弟庫爾蘭人都和聯合省眉來眼去的,人家一有個緩急,你救都沒法救,只能隔空罵罵人,那頂個屁用!”到底是野路子出身,雖然后天接受了不少教育,但趙貴說起話來依然不怎么中聽:“希望盡快在葡萄牙人那里搞定一個軍事基地吧,人家自己都千肯萬肯了,本土還在那里墨跡來墨跡去,累不累啊!陸軍暫且不論(一兩個營的人馬改變不了大局),這海軍實力是真的要加強了。第一艦隊佛得角分艦隊的兵力至少要達到二十條以上專業戰艦的規模,唔,佛得角離得還是遠了一些,應該成立一支葡萄牙分艦隊,那樣可能威懾力會更加強一些,雖然也更容易遭到別人的攻擊。”
接下來的許多文件都是些捕風捉影的消息,有關于立窩尼亞地區的,有關于波蘭王國的,有關于瑞典王國的,同樣也有關于德意志地區的,總體而比較扯淡,有些甚至自相矛盾。不過趙貴卻不以為怪,沒有任何寶貴的情報經費被可恥地浪費了,因為從商人那里收集來的信息就是這樣混亂,那些人本身也不是專業情報人員,也不用對誰負責,道聽途說再轉述給東岸人賺一筆錢而已,質量參差不齊是可以想象的。
這些準確度可疑的情報,自然沒必要整理匯總給鐵公館的蔡大使了,趙貴飛快地批了一批,在每份文件上寫寫畫畫了幾下,將一些連續幾次提供劣質情報的商人等級調低了一些(這意味著下次支付給這個線人的錢可能會少一些),然后才擱下了筆,靜靜地沉思了起來。
現在,原本聚集在匈牙利的奧斯曼土耳其軍隊大概已經分批開拔了吧?穆斯塔法這個科普魯盧家族的養子終究是威望不夠,無法壓制不怎么將他放在眼里的各路將領,被這些好戰分子挾持著,在條件完全不成熟的情況下發兵奧地利腹地,看看能不能撈一把大的。
說實話,行軍打仗,最忌諱的就是這種臨時轉換作戰目標,胡亂加碼的事情。在出兵前,奧斯曼帝國本來就是為了解決匈牙利越來越倒向奧地利的問題的,準備的金錢、糧草和物資也是以這個目標而籌備的。結果當聚集起來的二十萬人馬擊敗了數量稀少的奧地利軍隊及匈牙利仆從軍后,竟然被法國使者說動,臨時鼓噪要攻擊奧地利本土,這簡直讓人匪夷所思。要知道,進攻匈牙利的二十萬奧斯曼軍隊本已處在陸續班師的程序之中,差不多已經有五萬來自各地的人馬飽掠之后返鄉了,留在匈牙利的不過十余萬人,其中戰兵也只有一半,這居然要攻打奧地利王國,實在有些草率。
而且現在北歐還出現了俄羅斯這個變數,事情就更加錯綜復雜了!要知道,如果俄羅斯突然出兵南下的話,那么對奧斯曼帝國的影響簡直就是災難性的,南俄平原那一線,隨時都有崩盤的可能,畢竟指望克里米亞汗國獨力扛住數量可能高達十五萬以上的俄、烏聯軍,那是不太現實的。
“奧斯曼人要是在匈牙利見好就收多好啊!”趙貴最后哀嘆道。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