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他們及十幾位隨員分別上了幾輛裝飾豪華的馬車,然后數十名法國騎兵分據前后,擔任起了護送的任務。蒙特斯潘侯爵自然是與李晴坐在同一個車廂里了,這會只聽他說道:“稅關監督都是財政大臣親自指派的,他們當然無所謂了。因為很多商人會勾結他們,以損害包稅人的利益為代價進行暗箱操作;此外,如果有走私船只被抓獲,那么他們也有權沒收船上三分之一的貨物,這是王國法律賦予他們的權利。我有些時候在想,如果陛下未來真的因為戰爭而導致財政窘迫的話,那么派人查一查各個港口稅關監督的底子,肯定能收回很大一筆錢,哈哈。”
李晴聽了也略略有些嘆息,同時更有些警惕。法蘭西王國如今這般景況,其實都拜這場綿延數年的大規模戰爭所致。要知道,戰前法國財政可是盈余很多的,路易十四也是出了名的揮金如土的角色,當時大筆出錢干涉各國內政,何等爽快!可誰想到,這才打了幾年戰爭,二十萬陸軍和兩大艦隊的繁重支出,就已經讓法蘭西王國有了不堪重負之感,無論是貴族還是普通百姓都是如此——加了兩次稅之后,如今法蘭西王國的稅收水平已經是路易十四親征以來的最高點,離路易十三時代的最高峰也就一步之遙了。
所以,李晴覺得,華夏東岸共和國真的要避免這種虧血本的戰爭了,尤其是開支浩大如同無底洞一般的陸上戰爭。須知幾十萬人動員容易,可薪餉支出、物資消耗、撫恤補償之類的開支可是看不到頭的,這足以拖垮一個國家的財政,近有深陷戰爭泥潭的法蘭西,遠的還有明朝末年的浩大開支,都足以讓東岸人警醒。
如果實在是不得不與人開戰的話,那么成本相對較小一些的海上戰爭,或許才是最經濟實用的選擇。特別是東岸這種水手數量較少的現代化艦隊,成本比歐洲人低至少三分之一,再加上技術方面存在的一些優勢,故與敵人打一場規模不太大的海上戰爭,還是比較劃算的,且也容易控制住成本支出。
而且,以華夏東岸共和國在戰略地緣方面的情況來看,與其接壤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哪一個也不像是能夠在陸地上可以給東岸人造成麻煩的主。對付這兩個國家的美洲殖民地,東岸人只需派出小規模的精銳陸軍在沿海港口登陸,即可控制局勢,成本也是可以控制的。更何況,這兩個國家也不是傻子,以他們如今及未來幾十年內可以預見到的狀況,他們是無心也無力與東岸人為難,這是確定無疑的事情。
讓我們再把注意力回到現實中來。以如今法蘭西王國的財政狀況,李晴可以判斷,即便他們強大的陸軍繼續在戰場上高奏凱歌,即便他們斥巨資組建多年的海軍也有了幾場出色的表現,但這個國家的財政未必就能夠支持他們繼續打下去了。或許他們奮起余勇,搜刮了一些家里的老底子的話,還能再支持個一段時間,但撐死了也就一兩年的樣子,不可能更久的。除非法王路易十四敢冒著國內出現暴動的威脅繼續增稅,但那樣搞的話只會讓局面更糟,不確定性更加大。
所以,路易十四現在也隱隱有些感覺到了,如果他的將軍們無法在戰場上取得決定性的突破的話,或許他應該認真考慮見好就收的事情了,當然這首先需要取得荷蘭人的“諒解”。與荷蘭佬比錢,擁有兩千多萬人口的法蘭西終究還是大大不如!也好在荷蘭人只愛錢,如果法蘭西王國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荷蘭人的要求的話,那么說服荷蘭人退出戰爭并讓偉大的金百合花旗幟插到萊茵河東岸也不是不可能,一切取決于形勢變化及如何操作了!在這件事上,其實路易十四還是有些信心的,他太了解低地的那幫商人們的德性了。
而為了給未來可能的談判創造一個良好的基礎,法國人也必須事先做一些工作,比如通過與東岸人的合作,穩住他們在加勒比海的形勢。說得再明白一點就是,讓東岸人就近出售軍資、食品、藥物給加勒比海的守島法軍,甚至容許他們在撤離時到東岸人控制的土地上暫避,免得被荷蘭人和西班牙人俘獲,增加敵人的談判籌碼。
要知道,在加勒比海,荷蘭人和西班牙人的海上力量可是占據了絕對上風,這幾年間他們的艦隊四處出擊,攔截前往圣克里斯多夫、瓜德魯普、馬提尼克、圣盧西亞、圣多明各(此島早就被一支法國遠征隊里應外合占領)等加勒比島嶼的法國船只,這給法國人造成了極大的麻煩,以至于戰爭物資都有些難以為繼,局面一時間艱難無比。
東岸人雖然曾經也私下里允諾過,通過懷遠島(特立尼達島)給當地的法國軍隊出售一些關鍵的物資,但一來規模不大、頻率較低,二來西班牙人與荷蘭西印度公司也抗議過好幾回了,都是一些老朋友、老客戶、老關系,不能不給他們一點面子,因此后來這種貿易又基本上都斷絕了。
這次法國人又找上門來,并且隆重邀請東岸駐歐全權特使李晴前往巴黎一行,與法王路易十四會面,說明這些事情確實也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時候了,不然的話何至于此!李晴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的,考慮到他也想在法國人身上撈一些好處,因此便應允前往了。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