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翻譯分工協作,足足花了兩個多小時,才滿頭大汗地將仔細檢查并謄抄的翻譯文稿遞給蔡振國。蔡振國拿起逐字逐句地看了起來,時不時地還通過翻譯與俄國使者進行詢問,良久后才認可了對方協議內容,然后讓翻譯仔細謄抄了三份文稿,分別簽完字后交換保存,蔡振國、米羅萬諾夫及見證人威廉·坦普爾一人一份。
完成了這部分工作,威廉·坦普爾提議大家休息休息,然后共進午餐,下午再進行其他部分的商談,蔡振國、米羅萬諾夫沒有異議,然后吩咐使館為眾人準備午餐。
下午兩點鐘,會談繼續。米羅萬諾夫又遞交了一份新的文件給蔡振國,多是上次談過的兩國在遠東邊界劃分的問題,這次沙皇本人補充了一些細節,因此蔡振國又讓兩名翻譯寫起了文稿。
這個時候,米羅萬諾夫也額外談了一些別的東西,重點突出了俄羅斯帝國對于和華夏東岸共和國達成和平協議的積極態度,只聽他說道:“阿歷克謝沙皇在得知消息后,第一時間派遣使者前往遠東傳令,其中色楞格斯克的費奧多爾·烏沙科夫被告知要他和臣服于東岸人的通古斯人和睦相處,不要做任何使他們心生怨恨之事;涅爾琴斯克的托爾布津得到命令,盡快拆除靠近阿爾巴津城的一些野外設施,木房均要燒毀,槍炮彈藥、糧食藥品和軍役人員全部撤退到涅爾琴斯克要塞。”
“另外,賴上帝恩佑、托沙皇陛下洪福,我們還出兵擊退了前來劫掠即將歸屬貴國的土地上布里亞特人、達斡爾人聚居區的蒙古人。驍勇的哥薩克們與他們戰斗了很久,這才將這股蠻子徹底擊敗,而這都是我們義務所做的,為的就是不致于與貴國產生誤解,延誤和談達成的時間。”米羅萬諾夫又補充說道:“今后劃定疆界后,如果雙方無異議,同樣可以組建一支聯合部隊掃蕩那些貪婪的蒙古馬匪,保障各自土地上的安全和貿易的暢通。”
蔡振國聽了頻頻點頭,心里思忖如果這米羅萬諾夫說的都是真的的話,那么俄國人在這事上確實做得夠地道,誠意滿滿沒話說。看起來去年及更早之前所做的工作都起了成效,現在俄國人也意識到與東岸人的氣候寒冷、渺無人煙的遠東爭來爭去確實沒意思,從莫斯科派兵到阿爾巴津得走一年時間呢,若不是當地已經有了很多殖民城鎮及沙皇的子民的話,羅曼諾夫王朝可能都沒興趣繼續保留那片土地,雖然那些通古斯人每年都能提供大量高質量的毛皮,早些年(在對英、對荷貿易沒發展起來的時候)甚至占到了俄羅斯對外貿易收入的三分之一。
現在的俄羅斯帝國,應當已經確定將擴張的重點挪到了立陶宛公國舊地及南俄平原上了。在這兩個方向,他們都能分別在波羅的海和黑海獲得出海口,就是不知道會如何選擇了。按理來說如今波蘭勢衰,歷史上與俄國的仇恨也很大,正是最好的用兵對象,無奈烏克蘭大草原上的哥薩克們實在太能折騰了,多羅申科、薩莫伊洛維奇互相打來打去,都想借助各自身后老板的力量一統整個烏克蘭,以至于現在形勢越來越惡化,有了爆發全面戰爭的威脅——就在今年(1676年)春天,薩莫伊洛維奇與俄軍統帥羅莫達諾夫斯基公爵帶領四萬大軍與多羅申科進行了交火,奧斯曼土耳其、克里米亞汗國為此大為震動,紛紛開始調兵遣將,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戰隨時有可能會爆發開來。
這樣的局面,馬拉提、高文剛二人早就報告給了李晴,李晴隨后抄送了一份給蔡振國,讓他也了解了一下如今的形勢。老實說,蔡振國對這種局面也是有些頭疼的,因為這俄國人西進才是東岸人最愿意看到的,南下的話勢必要和土耳其及克里米亞韃靼人發生沖突,這不但影響到了東岸人苦心經營的第聶伯河、頓河貿易,同時也會讓局勢更為復雜——天知道俄國人萬一發了神經,出動二十萬大軍南征的話,克里米亞汗國擋不住怎么辦?要知道,東岸人在這個國家的投資很不小,一旦局勢朝自己無法掌控的方向發展,那可就萬事皆休了。
不過這些東西暫時也輪不到蔡振國來操心,那是李晴這個總攬全局的人該忙活的事情。再說了,烏克蘭那種亂局,奧斯曼、俄羅斯兩個龐然大物,基本都有自己的長期國策,在事關自己戰略利益的方面,是不應該也不可能過多聽取東岸人意見的,烏克蘭這個火藥桶一旦引爆,那么無論這幾個國家或勢力愿不愿意,都會被卷入進去,直到分出一個勝負為止。
東岸人在這種戰爭中該秉持怎樣的態度,又該怎樣同時與奧斯曼和俄羅斯交往,并引導他們盡量按照東岸人規劃的路線行進,確實是一件非常考驗外交人員功力的事情。李晴、高文剛、馬拉提這三個主要操辦人員,接下來幾年內應該會忙得不可開交了吧。
蔡振國遐想完這些事情,注意力又回到了眼前的談判會場。在又一次結果了翻譯遞過來的文稿后,他宣布暫時閉會,然后召集了使館內的一些專業人士,與他一同參詳俄羅斯人給出的文書中的每個條款,并一直直到三天之后(期間詢問了俄羅斯人無數次,并又修改了很多細節),才最終在這份劃界協議上最終簽字。至此,東、俄兩國不但恢復了和平狀態,在遠東的疆界也固定了下來。
接下來,雙方之間就剩一些商業協議需要磋商了,總體而這是分歧最少、最輕松愉快的,因為對雙方都很有利。相信在最終簽署并執行后,東、俄兩國關系就將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正所謂新篇章是也。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