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希羅尼穆斯·范貝弗寧赫最近的心情還是不錯的,原因無他,入侵聯合省法國軍隊基本已全數退入了南尼德蘭和德意志部分地區。請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更新最快的雖然飛地馬斯特里赫特尚控制在法國人手里,但七省、一公地、一地區九個省級行政單位地絕大部分已經光復,奧蘭治親王威廉三世的聲望現在可謂如日天。
法國人在撤走前曾經最后一次嘗試過進攻阿姆斯特丹。他們讓士兵在厚實的鞋底釘小鐵鉤,然后從冰面進攻萊頓和海牙,目標直指阿姆斯特丹,最終因為天氣不夠嚴寒,冰雪化凍,地面泥濘而作罷。
當然即便是寒冬,法國人的這次攻勢多半也不能成,因為現在威廉手頭的軍隊已經不是一開始那么可憐兮兮了,他現在已經動員了超過八萬人的荷蘭陸軍,即便扣除守御阿姆斯特丹的一萬五千人,他能夠用于前線與法國人作戰的仍然超過了六萬五千,其不乏很多作戰能力較強的雇傭軍。
再加法國人四處受敵,南方邊境魯西榮一帶遭到西班牙陸軍的攻擊,東部邊境需要和德意志人作戰,北方又要面對荷蘭軍隊及數量龐大的各國雇傭軍。此外,本土沿海一些重要城市也要分兵據守,雖然法國陸軍一直較驕傲,看不起荷蘭人的戰斗力,可對對方可能的登陸作戰也不能一點沒有防備,分兵據守是必需的。
這樣雜七雜八地分配下來,法國人能夠直接用于和荷蘭人征戰的兵力著實不多,大概孔代親王率領的4.5萬人了,頂多再加盧森堡公爵布特維爾率領的兩三萬人的偏師,但他必須駐守在德意志境內,防備神圣羅馬帝國軍隊的攻擊。沒辦法,荷蘭人錢多,拉攏了太多德意志的諸侯,連法國人原本的盟友明斯特和科隆都縮了,與荷蘭人簽訂了和平協議,目前法國陸軍的壓力山大。
因此,在與自己的臣子們反復商量后,法王路易十四最終不得不下令,讓陸軍主力放棄現在已經是遍地烽火——因為路易十四下令推廣天主教、征收重稅,荷蘭人奮起反抗,這又極大牽制了法國人的兵力——且無太多利益可的聯合省,轉而將重點攻擊目標定到了倒霉的西班牙人身,如路易十四率軍親征弗朗什孔泰、洛林等地,蒂雷納子爵在阿爾薩斯、布特維爾在德意志與神羅聯軍戰斗等。
貿然卷入戰爭的西班牙人再度變成了最悲催的那一位,因此荷蘭人現在身的壓力大減,他們只需單獨面對孔代親王的那四五萬人馬,且還有奧地利元帥、意大利人出身的蒙特庫科利帶來的將近三萬大軍的協助。這加起來接近十萬大軍,也許野戰起來會敗給大孔代的那四萬多人,但如果依托地形、堡壘專心防守的話,問題應該不大。畢竟,經過嚴格整頓的荷蘭軍隊,已經不像兩三年前那么一觸即潰了,更何況這里面還有很多戰爭經驗豐富的雇傭軍在協助作戰。
當然了,法國軍隊也不是什么善茬,他們在撤離聯合省南部諸省時,也對當地來了一次非常兇狠的搜刮。幾乎所有城市都被迫交出了數量驚人的贖城費,單單是烏得勒支一省,各城鎮加起來的供超過了166萬8000盾,非常驚人。
此外,每個被俘的聯合省士兵也被法國人標價一銀埃居,這也是一筆驚人的費用。總而之,法國人利用南部諸省荷蘭居民的恐慌心理,總計訛詐到了大概七八百萬盾的現金,折合東岸銀元二百五十余萬元,也是厲害。
而既然法軍陸續撤出了烏得勒支、海爾德蘭、林堡-布拉班特等地,那么奧蘭治親王威廉指揮下的荷蘭大軍自然也南下、東進,將這些領土一一收復了,這不但給威廉帶來人至高無的榮譽,同時也令荷蘭軍民的士氣為之大震——雖然沒把法國佬打出去,但我們把他們耗出去了,這也是勝利,難道不是么?
這樣,從去年年開始,數量超過6.5萬人的荷蘭軍隊,在默滋河一帶與法軍對峙。與此同時,孔代親王率領的這支數量約在4.5萬人左右的法軍,一面鎮壓南尼德蘭居民的反抗、殘余西班牙軍隊的襲擊,一面與奧蘭治的大軍對峙,一面還要防備從側翼推進過來的蒙特庫科利的兩萬名奧地利士兵,壓力還是不小的。
因此,已經有些膨脹的奧蘭治親王甚至起了反攻法國的念頭,開始頻頻下令給前線的將軍們,讓他們調動部隊,囤積糧草,并積極聯絡蒙特庫科利,讓其率軍火速靠攏過來,一同向法國進軍。
孔代親王是何許人也,自然很快偵悉了荷蘭人的意圖,因此他打算先發制人,主動進攻荷、奧軍隊,打消他們反攻法國本土的念頭。因此,他在蒙斯附近發起了塞納福戰役,以4.5人主動進攻總數達9萬人的荷、奧聯軍。
此戰,雙方都表現出了極大的勇氣。孔代親王在缺乏火炮支援、裝備處于劣勢的情況下,身先士卒,帶領法軍進行沖鋒,為此換了三次戰馬。奧蘭治親王和蒙特庫科利同樣堅持到了最后,以傷亡三萬人的代價頂住了法國人兇猛的攻勢,并成功造成了近萬名法蘭西官兵的死傷,最后雙方均無力繼續戰斗,各自退去。
這場戰斗過后,雙方又陸續進行了幾次小規模的戰斗,可惜均無什么大的斬獲,戰線此穩了下來。荷蘭人收復了殘破不堪、一片狼藉的國土,但反攻入法蘭西的企圖破滅,幫助盟友收復南尼德蘭的嘗試也被孔代親王所阻,基本現在處于僵持狀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