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全聽了心里暗爽,合著這是關內過來搶功勞的二世祖們被黃衣賊馬隊給伏擊了。嘿嘿,讓你們這幫孫子麻痹大意,以為黃衣賊是當初那軟泥般的關寧軍么?不過,劉福全這時也有些感覺不對味,這黃衣賊可以啊,被康親王統率的大軍圍攻三年了,寬甸縣城一度都差點被攻破,這會不急著整頓后方,哪來的本事出來騷擾埋伏呢?難道又有新銳兵馬到來?
“這陣子你不在城里,不知道外面的情況。這大軍還未完全撤走呢,黃衣賊就出動了一兩千人馬,在外面四處襲擾,殺傷我人丁、毀壞我田地、焚毀我村落,其意不問可知。我也曾派人去圍堵這股黃衣賊,奈何其蹤影難覓,行軍極速,始終無法正面攔住,可恨啊。”崇年與劉福全也是老相識了,有些事自然不用隱瞞,因此將這些日子以來的情況大略說了一遍,語中頗多無奈。
其實,他沒有提到的是,一支規模在五百人上下的綠營隊伍曾經在山里堵到過這支東岸軍隊。當時東岸軍隊只有清軍一半(一個步兵連240人),結果這些人下馬步戰,用凌厲的排槍射擊將清軍打了個抱頭鼠竄。當是時也,野外突然遭遇的雙方相距不過百余步,清軍以為自己處于東岸人的火槍射程之外,自以為得計,結果被下馬列陣射擊的東岸火槍手給打成了馬蜂窩,一下子就驚退了。
逃回來的軍官向崇年匯報時說了此事,結果被崇年認為是狡辯,當場就下令斬了。然后一一詢問下面其他人,大家眾口一詞,這才意識到這一切可能都是真的!而這個認知對崇年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噩耗,一個讓他這幾天都心神不寧的噩耗:當初鎮江堡(即丹東縣)丟失時,那支身穿藍衣的東岸軍隊就給清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不但炮打得準,火槍射程也較遠,且槍槍咬肉,精準得很,讓人膽寒不已。好在后來他們消失了很久,讓清軍大大地松了一口氣,沒想到時隔數年,他們又出現了,下一步難道是要直接攻鳳凰城了嗎?
驚慌失措之下,崇年也來不及找人核實了,立刻找來兩名信得過的老兄弟,讓他們即刻快馬前往盛京,將這些情況報告給康親王,就說“藍衣賊”又回來了,需小心謹慎對待。與此同時,他也連夜審查了鳳凰城內外防務情況,點檢了一下各營兵馬和器械,心里面對能否守好城池委實沒有太多的信心。
當然他也清楚,如果那支騎著馬在山里機動的藍衣賊部隊真殺過來的話,雖然他對能不能守住城池信心不是很足,但說到底這里有五千人呢,積儲的糧食也夠吃大半年,依托城墻堅守的話,大量殺傷藍衣賊士兵,也不是不能做到的事情。畢竟戰場上瞬息萬變、情況復雜,敵人還是攻城方,又怎么可能不付出代價呢?
更何況,黃衣賊方面應該也沒做好攻取鳳凰城的準備。他們這次雖然成功守住了寬甸、鎮江、九連城等地,但損失也非常巨大,崇年不信他們一時半會能夠恢復實力。而既然短期內無法恢復實力,那么即便付出重大傷亡的代價攻克鳳凰城,他們又怎么能夠長期守住呢?到最后還是不得不放棄罷了,以免自己的戰線拉得過長,但兵力卻又嚴重不足。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黃衣賊現在這勢頭,確實怎么壓都壓不下去,而且官兵士氣高昂、裝備更是甩己方七八條街,這打起來劣勢太大了,很多時候不得不依靠人多勢眾以及堅城大炮來抵消敵人的優勢。但總這樣也不是個辦法啊,因為這等于將野外的村落都讓給黃衣賊了,未來前景堪憂啊——現在還好說,因為東岸人還局促在鴨綠江岸邊,且剛剛被圍攻了三年,損失巨大,狼狽得很,一時半會還沒法將墾殖點向腹地推進。可未來一旦讓他們緩過勁來,不斷向內陸地區開辟新的墾殖點的話,那么他們的作戰半徑就會越來越大,早晚能夠將鳳凰城也籠罩在內,繼而堂而皇之地集結大軍,將這里克復,作為他們新的前進基地。
這樣一種“操作”,崇年明白、盛京的康親王明白、北京的康熙皇帝自然也明白,可這又有什么用呢?從各地抽調而來的一兩萬精銳之師打了整整三年,可結果如何?愣是拿不下黃衣賊據守的堡壘!這些黃衣賊看起來被壓倒了江邊,只要再加把勁就能趕進江水里了,可就是差最后一口氣,始終打不下來,且還讓黃衣賊利用堅城大炮給殺傷了不少兵勇,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唯一的戰果,大概就是消耗了黃衣賊不少老兵、很多錢糧,破壞了他們的設施,延緩了他們幾年的發展時間罷了。但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只要沒能徹底將遼東這股黃衣賊消滅,放任他們在那里落地生根,那么未來遼東的前途簡直黯淡得很。
想到這里,崇年重重地嘆了口氣,他突然間想到了前陣子風傳朝廷要在濠鏡澳雇傭一批弗朗機人來遼東作戰,不知道這事進行得怎么樣了。還有,朝廷水師始終未能發展起來,造了兩艘西洋大帆船還東躲西藏地不敢露面,連往東溝堡那邊運一些糧食物資都得偷偷摸摸的,想想真是心塞。
最后,崇年又想起了聽來的有關草原上的消息:也先的后裔、準噶爾大汗葛爾丹英明神武,在一連串的內部傾軋、廝殺中獲得了勝利,目前基本已經整合了整個衛拉特蒙古,各部幾乎沒有敢公開表示不從的,這令清廷感到了不安。
更有甚者,草原上還有傳,準噶爾的人馬曾經短暫出現在喀爾喀蒙古一帶,形跡可疑,這進一步加深了清廷的疑慮和緊張之感。總之,向來將蒙古看得非常重要、對外常年宣稱“滿蒙一體”的滿清朝廷,不得不將很大一部分精力抽出來,投向了蒙古草原上面。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他們輸不起!
這樣一來,能夠有效投入到遼東方面的資源必然會變得更為稀少,這如何能不令崇年這等常年戰斗在這片白山黑水的人感到恐懼呢?想想看吧,未來當黃衣賊做好了戰爭準備,集結起了大軍,并聯絡了朝鮮人,大舉進攻鳳凰城的時候,他們拿什么來擋?指望朝廷再次動員直隸全省百姓輸運給養,然后在草原上大肆征召勇士前來遼東作戰嗎?不,不可能了,沒準那時候草原已經成了一片新的戰場了!
每每想到此處,崇年都會有一種窒息之感:東面有黃衣賊、南面有闖獻余孽、西面則有日漸強大的衛拉特蒙古、北面草原上的蒙古諸部心思也很難說,這大清還真是多災多難呢!
_a